商震,1888出生,1978去世,字启予,河北保定人,1935年国民政府授衔时,

博文忆览说 2025-08-08 12:38:42

商震,1888出生,1978去世,字启予,河北保定人,1935年国民政府授衔时,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隶属于晋绥军系统,与徐永昌、傅作义同列。当时国民党军衔体系中,一级上将多为地方实权派(如阎锡山、张学良),二级上将则涵盖中央军与地方实力将领。 奉命逮捕吉鸿昌(1934年):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试图与商震的第32军谈判合作,蒋介石下令商震逮捕吉鸿昌并押送北平。押送途中,士兵被吉鸿昌的抗日气节感动将其释放,商震未加阻拦,客观上保全了抗日力量。 - 参与华北军政:1935年“华北自治”危机期间,在华北具有一定军事影响力,南京中央大学学生曾通电商震与宋哲元,要求武力制裁汉奸殷汝耕。作为晋绥军核心将领,长期属阎锡山麾下,后期因与蒋介石关系密切,逐渐脱离晋系。 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1945年后):日本投降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长驻日本,代表中国参与对日占领事务。因国民党忙于内战未在日驻军,该代表团成为战后中国在日的唯一官方军事存在。 - 回归大陆与身后事:1970年代应周恩来邀请,以爱国人士身份两次访问大陆,受政府礼遇。1978年病逝于日本,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少数获此待遇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复杂性:一生兼具军阀将领、抗日参与者、战后外交官等多重身份。 积极面:驻日期间维护国家利益;晚年支持祖国统一,响应号召访问大陆。 争议点:曾执行蒋介石抓捕抗日将领吉鸿昌的命令,但对吉鸿昌脱逃未积极追责,反映其矛盾立场。 象征意义:骨灰归葬八宝山,体现中共对其晚年爱国选择的认可,也标志着部分国民党人士与历史的和解。

0 阅读:35
博文忆览说

博文忆览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