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李嘉诚认清形势,港口交易大调整?4个月前,因出售港口问题,香港《大公报》

庚黑星君 2025-07-30 00:30:05

突发,李嘉诚认清形势,港口交易大调整?

4个月前,因出售港口问题,香港《大公报》连发三篇社论将李嘉诚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中一篇社论的结尾是这么说的:那些在民族史册上熠熠发光的伟大的企业家,无一不像伟大的将军,坚定勇敢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大义。

不知李嘉诚先生看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诚然他的国籍可以变成加拿大,但无论走到哪里,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民族大义”四个字还是要讲的。

经过4个月的博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确认将拟邀请来自中国内地的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成为财团的重要成员。

这意味着,港口收购案不再是美国人独占的买卖,至少将变成两边共有的资产。

回顾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他命里似乎与港口犯冲,29年前,他第一次拿下巴拿马港口运营权时,便陷入了巨大的争议——美国媒体说他是别有用心,要在巴拿马“埋伏”一支军队,卡住美国的脖子。

李嘉诚的回应和今天一样,强调自己只是个商人,低买高卖很正常的一件事,并打比喻说:“如果我在香港岛买一套房子,再在九龙买一套房子,是不是就能控制住整个香港的海底隧道?”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了避嫌,李嘉诚甚至不让香港的总公司参与巴拿马港口的经营,所有命令均由一家和记设在伦敦的分公司发出,港口里聘请的工人99.9%是当地人,自己人则只保留了几个关键性岗位。

在经营港口的28年时间里,李嘉诚累计投资17亿,为港口更新了三次设备,上交了6.5亿美元的税款,将一座破败的小港口建设成了南美洲管理水平最高、设施最完善的大港,承包了巴拿马运河近一半的货运生意。

花花的美元吸引来了美国最大的资本管理集团——贝莱德。据说,贝莱德的老板拉里·芬克亲自游说了特朗普,让他发出“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威胁。

一心只想做生意的李嘉诚一见情况不妙,便打起了退堂鼓,他可不想卷入地缘政治的风暴。

于是火速与贝莱德接洽,双方团队连面都没见,仅开了几次视频会议,高层通了几次电话,就敲定了这桩震惊世界的大交易——贝莱德集团将以228亿美元收购长和位于全球各地的52座港口。

在李嘉诚看来这是一笔超级成功的生意,长和集团不仅以高出市场价30%的价格卖掉了港口,落得200多亿现金,还远离了地缘政治的漩涡,一箭双雕。

然而,当李嘉诚的生意版图延伸至基础设施、航运枢纽等关键领域时,他本身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并非一句"我仅仅是个生意人"就能轻易脱身的。

这段时间,李嘉诚向内地靠拢的动作不断:李家第三代已被安排至北京读书。其父李泽楷不仅要求子女必须说好普通话,还亲自为他们挑选中文启蒙读物。这些举动被外界视为李家积极融入内地社会环境的信号。

尽管李嘉诚嘴上说着自己只是个商人,在商言商,但从一些细节中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其实非常渴望被人民认可,在史书上留个好名声。

比如,在家乡兴建汕头大学时,有人建议干脆叫“李嘉诚大学”好了,李嘉诚当场拒绝:“这是我为家乡人建的大学,不是为我个人,不能留自己的名字。”

又有人提议“把大学的主教学楼改成‘嘉诚楼’算了”,毕竟内地大学中到处都有“逸夫楼”,多一座“嘉诚楼”很正常。李嘉诚又拒绝了,最后这栋楼变成了“未名堂”,意思是等李嘉诚想通了再改。

外界往往将李嘉诚两次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大学一事解读为他不想和内地扯上关系,捐楼盖学校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但这事另一个解读的角度是:他不想刻在大学的外墙上,而更想活在人们的心里——要做到这一点,李嘉诚需要与人民站在一起,坚守共同的底线。

0 阅读:31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