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向美国投降代价最小!”7年前,专家马臣公开宣称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向美国投降,

云海仙踪觅 2025-07-29 17:12:42

“现在向美国投降代价最小!”7年前,专家马臣公开宣称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向美国投降,此时最体面,代价也最小,否则将来就要跪着投降,挨打更惨。这样的卖国言论,令不少人愤怒!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陡然升级。美国先挥出关税大棒,对着钢铁铝制品下手,中国随即亮剑,把反制的目光投向了美国的水果和猪肉。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当口,马臣在四月抛出一篇七千多字的长文,字里行间都在劝中国 “低头”。 他说,当下认输最体面,损失也能控制到最小;要是接着对抗,将来局面恶化,恐怕连低头的资格都没有,只会挨更重的打。 这篇文章在网上传得飞快,不少人点开一看就忍不住拍桌子。“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有网友在评论区怒怼。 马臣却不觉得,还在文中辩解,说中国制造业底子薄,高科技领域多依赖美国,真要是硬扛下去,倒霉的还是国内企业。 那时的贸易战确实来势汹汹。三月刚起头,美国就借着 301 调查的名义,给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产品加税。 中国出口受影响不小,一些企业的供应链乱了套,股市也跟着波动,工厂订单肉眼可见地减少。 但中国没乱阵脚,反制措施有条不紊地跟上。 马臣的观点一出来,社交媒体上立马炸开了锅。有人转发他的文章时直骂 “荒谬”,也有人专门写文反驳,说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应对。 可马臣依旧坚持己见,念叨着芯片依赖美国、工厂设备老旧,说对抗下去没胜算。 当年五月,美国对华为下了禁令,本想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没想到反倒逼得中国企业加速了自主研发的脚步。 这时候马臣又写文章,说 “跪着谈判总比破产好”,这下更是点燃了公众的怒火。“你这是没看到中国企业的韧劲啊!” 有网友在他的文章下留言反驳。 那场围绕他言论的讨论轰轰烈烈。媒体报道着贸易战中的各种情况,有人找到他想采访,被他拒绝了,可他在网上的发帖没停。 年底,中美贸易谈判启动,而马臣那些 “投降论” 的言论,慢慢成了大家讨论时的反面例子。 七年过去再回头看,贸易战远不是简单的 “输赢” 二字能概括的。 美国想通过施压来遏制中国发展,可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扛住了压力,出口不仅没崩,还在逆境中寻得了新机。 马臣当初的论调,显然忽略了国家的决心和企业的创新力。他总强调科技上的差距,却没看到中国在压力下迸发的进步速度。 其实,贸易战让中国更清醒地认识到了对外依赖的风险,也因此加大了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 这七年里,中国没有走所谓 “投降” 的路,而是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高科技领域从跟跑慢慢追到并跑,新能源汽车更是冲到了世界前列。 马臣的那些言论,如今再看确实站不住脚。公众当年的愤怒,更多是源于对这种 “长他人志气” 论调的反感。 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靠 “投降” 得来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和坚持。

0 阅读:1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

云海仙踪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