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柴云振亲手斩杀200多名敌人,却在激战中被敌人咬掉一

断代史鉴 2025-07-29 09:35:54

1951年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柴云振亲手斩杀200多名敌人,却在激战中被敌人咬掉一根指头,24负伤,每一道疤痕,都是他为家国而战的勋章。 1984年的夏天,四川岳池县的加油站里,拖拉机手柴兵荣正给车加油,眼角余光瞥见墙角堆着的旧报纸。 《四川日报》上“寻找战斗英雄柴云振”几个字格外扎眼,他凑近一看,朴达峰阻击战、特等功、右手食指断了一截……这些字眼像钉子一样钉进心里。 他爹柴云政不就是这样吗?打过抗美援朝,右手食指确实短了一块,只是名字里的“政”和报纸上的“振”不一样。 柴兵荣揣着报纸一路猛蹬拖拉机,他爹正蹲在院坝里编竹筐,右手捏着竹条不太灵便,断了半截的食指弯不过来,只能用指根顶着使劲。 “爸,你看这是不是你?”柴兵荣把报纸递过去,柴云政眯着眼看了半天,竹条“啪”地掉在地上,嘴里嘟囔着“同名同姓的多了去了”,可耳根子却红了。 1951年春天,朝鲜朴达峰的山头上,25岁的柴云振正趴在战壕里数子弹。 他们连打了三天三夜,美国兵的炮弹把山头炸得像翻耕过的地,连长在电台里喊,两个山头丢了,大部队撤退的路要被掐断,七班必须把阵地夺回来。 柴云振把剩下的人分成两拨,他带着5个战士,借着敌人照明弹熄灭的间隙往前挪,照明弹亮起来时,就赶紧蜷在弹坑里装死,炮弹皮嗖嗖地从头顶飞过去。 另4个战友在对面山坡上放冷枪,东边打两枪,西边打两枪,把敌人的注意力全引了过去。 摸到第一个山头阵地时,敌人正围着篝火烤罐头,柴云振一挥手,6个人像豹子一样扑过去,刺刀捅进肉里的声音混着惨叫声,几分钟就把阵地抢了回来。 第二个山头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们从背后包了饺子,等天边泛起鱼肚白,两个山头都插回了咱们的红旗。 可天亮才是真正的硬仗,美军的飞机像蝗虫一样飞过来,炸弹把山头炸得腾起白烟,柴云振他们躲在弹坑里,等飞机一走就爬出来打反扑。 子弹打光了,就捡敌人的枪接着打;手榴弹扔完了,就搬石头往下砸,到中午时,阵地上只剩5个人,每个人身上都在流血。 最要命的是下午那波进攻,4个美国兵端着卡宾枪冲上来,柴云振的步枪里已经空了。 他想都没想就扑过去,左手死死揪住最前面那个美国兵的耳朵,使劲一撕,血溅了满脸,右手刚要去抠对方的眼睛,就被狠狠咬住了食指。 那疼劲儿钻到骨头缝里,他也顾不上了,腾出左手摸到地上的卡宾枪,凭着感觉扣动扳机,“砰”的一声,美国兵倒了,他也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等他再醒过来,已经躺在包头的部队医院里,右手缠着厚厚的纱布,医生说食指断了一截,以后怕是扣不了扳机了。 他躺在病床上想归队,可护士说部队早就开往前线了,联系不上。 一年后,他攥着那张写着“柴云阵”的复员证回了四川老家,政府给的80块钱和1000斤粮票,他一分没动,全交给了村合作社。 村里人只知道柴家来了个从朝鲜回来的兵,没人知道他是特等功臣。 这期间,部队和朝鲜一直在找他,15军的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朝鲜的课本里印着他的故事,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还挂着他的“遗像”。 1980年,金日成到北京参加纪念活动,跟邓小平聊起抗美援朝,特意提到了柴云振:“这个四川英雄,到底在哪儿啊?” 邓小平当即说:“就是大海里捞针,也得把他捞出来。” 部队顺着当年救他的孙洪发提供的线索——四川口音、右手食指断了一截,在《四川日报》上登了寻人启事。 柴兵荣看到的就是这个,架不住儿子软磨硬泡,柴云振揣着那本磨得卷边的复员证,跟着儿子坐拖拉机、赶汽车、搭火车,一路颠簸到了湖北孝感的部队。 政治部的人拿着他的复员证,又翻出当年的档案,比对了半天,突然“啪”地敬了个礼:“老班长,可算找到你了!” 原来当年医院登记时,把“柴云政”写成了“柴云振”,这一字之差,让英雄隐姓埋名了33年。 回到老家,他还是老样子,扛着锄头下地,蹲在村口跟老头们晒太阳,一点都没有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的样子。 2018年冬天,93岁的柴云振走了,送葬那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了,空降兵部队的官兵也来了,他们说要送老班长最后一程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儿子柴兵荣替他领了奖,那枚金灿灿的勋章,映着台下无数敬仰的目光。 现在岳池县的街上,常能看到“云振情”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年轻人学着他的样子帮邻里解难。 他的曾外孙女也穿上了军装,站在军旗下宣誓时,眼神里的坚定,跟当年朴达峰上的柴云振一模一样。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