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最好的七位梁山好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没有? 征方腊的战报传到杭州时,鲁智深正在六和寺的禅房里打坐。钱塘江的潮声从窗缝里钻进来,像千军万马踏过江面。他想起昨天夜里,宋江派人送来的官诰,说“朝廷封你为义烈昭暨禅师,可还满意”,他当时把官诰扔在地上,对着来人说“洒家只爱听潮声”。 这七位结局好的好汉里,头一个就得算鲁智深。征方腊后,他没跟着宋江回东京领赏,而是留在六和寺当了和尚。圆寂那天,他听见潮声,突然笑了,说“俺师父曾说,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今日算是应了”。说完就盘腿坐化了,脸上还带着笑。比起武松断了胳膊,林冲病死在六合寺,鲁智深这结局,算是天上地下。 第二个是武松。他在六和寺里出了家,宋江劝他“跟着回东京,朝廷不会亏待你”,武松只是摇头,说“我这胳膊没了,当个废人挺好”。后来他活到八十岁,无病而终。据说他圆寂那天,寺里的和尚看见一只白鹤落在他的禅房顶上,叫了三声才飞走。他这辈子,打老虎,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最后却能在晨钟暮鼓里了此残生,也算造化。 公孙胜更绝。早在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时候,他就看出宋江的心思,找了个借口“要回家侍奉老母”,溜回了蓟州。后来宋江打高唐州,被高廉的妖法困住,派人去请他,他磨磨蹭蹭来了,帮着破了妖法,打完仗又跑了。征方腊前,他师父罗真人给他写信,说“红尘是非多,不如归山去”,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回了二仙山,最后得道成仙。这手“功成身退”,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没人比得过。 李俊是混江龙,水里的功夫天下第一。征方腊后,他假装中风,把宋江骗得团团转,说“小弟不行了,想留在苏州养病”。宋江走后,他带着童威、童猛,还有几个水性好的弟兄,驾着船往海外去了,后来在暹罗国当了国王。这结局,比宋江被毒酒赐死,风光多了。他早看透了朝廷的嘴脸,与其等着被鸟尽弓藏,不如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燕青也聪明。他是卢俊义的义子,却比卢俊义看得透。征方腊后,他劝卢俊义“主人家,咱们不如找个地方归隐,过安稳日子”,卢俊义不听,非要回东京。燕青没办法,自己收拾了一担金银,连夜走了,据说后来跟李师师一起,隐姓埋名,在江南水乡过起了小日子。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可惜卢俊义不懂。 这七位好汉,看似各有各的路数,其实都藏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跟着宋江回东京领赏,都没对朝廷抱有幻想。鲁智深看透了宋江的虚伪,武松厌倦了打打杀杀,公孙胜本就不想掺和红尘事,李俊、燕青知道朝廷靠不住,安道全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反观那些跟着宋江回东京的,卢俊义被水银毒死,李逵被宋江拉着一起喝毒酒,吴用、花荣吊死在宋江墓前。他们总觉得“朝廷会善待功臣”,却忘了高俅、童贯那些奸臣,怎么容得下这些曾经落草为寇的好汉?就像晁盖当年说的“聚义厅该叫聚义厅,不该叫忠义堂”,可惜宋江听不进去。 这七位好汉的共同点,说穿了就是“不贪”。不贪功名,不贪富贵,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鲁智深不贪官诰,武松不贪荣华,公孙胜不贪权势,李俊不贪安稳,燕青不贪恩宠,安道全不贪名利。他们像水里的鱼,知道什么时候该逆流而上,什么时候该顺流而下,不会死磕到底。 世人都说梁山好汉讲义气,可这义气,有时候也会害了人。宋江的义气,是“忠君报国”,最后把弟兄们都带向了绝路。而这七位好汉的义气,是对自己负责,对弟兄们负责。他们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比起那些死得轰轰烈烈的,能平平安安活到最后,才是真本事。 参考书籍:《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大宋宣和遗事》
结局最好的七位梁山好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没有? 征方腊的战报传到杭州时
古往趣话社
2025-07-25 00:38: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