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

大胆的走走 2025-07-24 21:12:45

1950年11月,36军军长刘万春接到通知到北京参加会议,可是刚下车,就看到几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向他走来,对他说:你被捕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1月,在北京车站,一名身着军装的高级将领刚踏下火车,几名警卫便围了上来,一句“你被捕了!”干脆利落。 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此行明明是受邀来京参加部队整编会议,怎么转眼就成了阶下囚? 这位将军名叫“刘万春”,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这段往事,他只说了一句:“人得跟着历史走,不能跟历史拧着干,”这句话,几乎是他一生挣扎的缩影。 刘万春是河北人,保定军校九期毕业,算是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他脑子活,会打仗,深得蒋介石赏识。 1927年,蒋介石视察部队时,所有军官都跑去迎接,只有刘万春还在埋头指挥训练,蒋介石问他为什么不来,他一句“正在指挥作战”,这非但没惹怒蒋介石,反而换来一句“像周亚夫,能治军”的高度评价。 从此之后,他平步青云,从师长、军长一路干到兵团副司令,始终是蒋介石眼里的忠诚干将。 然而,到了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局势已定,这对忠于“党国”的刘万春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 他的顶头上司“董其武”已经看清大势,准备起义,而刘万春却还在观望,“傅作义”当时一针见血,说他这是“坐墙头观风”。 但他的表现也确实如此,一方面,他接待了傅作义派来谈和平的秘书,嘴上答应,却又要求“部队情绪不稳”,拖着不办。 而另一方面,面对中共的谈判代表,他又摆出谱来,提出“不许带武器、不准上街”的苛刻条件。 私下里,国民党国防部代部长徐永昌飞抵归绥与他密谈,许诺他副司令的头衔,刘万春当场表态,自己会潜伏下来当“内应”,等蒋介石反攻。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率部起义通电全国,刘万春也在名单上签了字,排名第三,不过,签字时的沉默,以及事后对部队核心机密的保留,都说明他心里还打了另一副算盘。 转眼到了1950年,刘万春的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36军,他本人继续当军长,表面上,他开会、整训、交武器,样样配合,适应得很快。 谁知,纸终究包不住火,改编不到一年,第36军就状况频出,士兵外逃、反动传单,种种迹象都指向军长刘万春并未真正转变立场。 他的小动作,远比大家想的要多,他悄悄派人潜往香港,与国民党特务搭上了线,不仅输送情报,还计划接收经费和物资。 到了1950年7月,他更是派心腹营长李玉浩经香港转去台湾,带回了蒋介石亲批的“回任将军”委任状,承诺只要他能策动旧部哗变,事成之后高官厚禄不在话下。 台湾方面还给了他密码和无线电频率,一条秘密联系的渠道就此建成。 然而,他以为是天衣无缝的“地下通道”,其实早就被盯上了,要命的是,绥远情报站成功策反了一名原军统骨干,刘万春的“秘密任务”,连同电报和委任状的线索,全都被摆在了桌面上。 这时,高层决定收网,一张“赴京参加部队整编会议”的通知发到了刘万春手上,他丝毫没有怀疑,行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于是,便有了开头北京车站月台那一幕。 被捕后,人证物证俱全,连那张委任状都摆了出来,他想赖也赖不掉,一开始还嘴硬,但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派人联络、接收指令的事实,只辩称自己没想搞武装暴动,不过只是在“等待时机”。 与他一同被捕的张朴、鄂友三等人,因罪行严重被处决,而傅作义和董其武都为刘万春写信求情,念在他毕竟参与了和平起义。 最终,毛主席批示:“可以留下他们的性命,”就这样,刘万春被判处无期徒刑,保住了一条命。 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和秦城监狱待了整整17年,直到1975年特赦,他才重获自由,被安置在北京,当了一名政协委员。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条路? 说到底,两者都有,刘万春是旧时代培养出来的标准军人,他的世界观、荣辱观都和那个“党国”深度绑定,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更是刻在他心里。 他以为自己是在为“党国”尽忠,却没看清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想跟历史拧着劲,结果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他那句“人得跟着历史走”,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一位投机失败者,在人生尽头对自己一生选择的沉重叹息。 【信源】刘万春《回忆北伐,抗战与"绥远起义"》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

大胆的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