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孙殿英在老巢汤阴被解放军包围后,拿出几万黄金分给手下,高级军官每人50两,中级军官30两,连排长20两,士兵每人1两。 这些黄金,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部分都来自他那桩震惊中外的“买卖”——盗掘清东陵。 1928年,孙殿英刚投靠南京政府,当上第12军军长,他瞅准奉军撤退、防务空虚的机会,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带兵封锁了东陵,把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 其中最宝贵的夜明珠、翡翠西瓜和九龙宝剑,他曾一度视为压箱底的珍宝,可丑闻闹得太大,为了摆平各路神仙,他不得不把夜明珠和翡翠西瓜送了出去,前者最终到了宋美龄手里。 后来,那把削铁如泥的九龙宝剑,也送给了戴笠,换取庇护。 他甚至得意地对文强吹嘘,华北的烟土生意,他孙麻子能把货“垒成山”,他还定期用鸦片膏子“孝敬”顶头上司,生意做得风雨无阻。 正是靠着这源源不断的黑金,孙殿英才能在乱世中反复横跳,始终拉着一支只听命于他自己的队伍,他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永不停歇的投机与倒戈:从直系败退时拉起队伍单干,到投靠憨玉琨、张宗昌,再到北伐时看风向不对,立马投了南京政府。 中原大战,他跟着阎锡山、冯玉祥反蒋,一度当上安徽省主席,兵败后,又转投张学良,到了1943年,在太行山被日军扫荡,他干脆率部投降,当了汪伪第四方面军司令。 抗战一胜利,孙殿英又一次“反正”,被国民党任命为第四路军总指挥,可笑的是,负责军队改编的陈诚压根看不起这种杂牌货色,几经折腾,番号最后缩水成了第三纵队。 孙殿英气得大骂陈诚糊弄人,但他似乎没想明白,在别人眼里,他这支队伍的价值,早已不是番号大小,而是能不能当炮灰,此刻在汤阴城,孙殿英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黄金上。 他下令死守,放出狠话:“谁敢说个‘降’字,就地正法!只要守住二十天,援军必到!” 谁知,他算了一辈子钱,偏偏算错了人心。 那些高级军官接过金条,嘴上喊着效忠,转头就塞进贴身包袱,盘算着怎么跑路,他们跟了孙殿英多年,太清楚这位长官除了搜刮,打仗根本没本事,而普通士兵的反应更直接,一个刚被抓来三个月的新兵,夜里揣着那1两黄金,趁哨兵不备,溜出城向解放军投诚了。 对这些被强征入伍的壮丁来说,这金子能换多少粮食养家糊口,比给孙殿英卖命实在得多,孙殿英见状急得跳脚,又让人把最后几箱银元搬出来,喊着“谁打退一次进攻,再赏一百块大洋”,可人心一旦散了,再多钱也聚不拢。 发下黄金仅仅三天,汤阴城东南角就被攻破,带头投降的是一个连长,他把20两黄金塞给身边的弟兄,只说了一句:“拿着回家娶媳妇,别跟着姓孙的送死了!”士兵们哗啦一下就放了枪。 孙殿英苦等了二十多天,也没等来援军,负责救援的国民党将领王仲廉,生怕被解放军“围点打援”,始终在远处观望,不敢上前。 更具讽刺的是,汤阴失守,孙殿英全军覆没,王仲廉却未受任何责罚,在蒋介石和陈诚看来,孙殿英这种杂牌部队的存亡无关大局,损失了也毫不心疼。 两个月后,当王仲廉用同样消极的态度对待被围的嫡系部队整编66师时,却被蒋介石立刻撤职查办,说到底,孙殿英的部队,不过是一颗随时可以丢弃的棋子。 兵败被俘时,孙殿英的兜里还揣着一块半斤重的金疙瘩,可这已经毫无用处了,几个月后,他就因常年吸食鸦片引发的并发症病死在战犯管理所。 孙殿英信了一辈子金钱,以为钱能买来忠诚,买来军队,买来活路,他用不义之财筑起一座看似坚固的堡垒,却没算过人心这本最根本的账。 当历史的洪流冲来,这座金钱堆砌的帝国,终究是沙做的,一个人的财富与权力,在生命的终点,究竟是救赎的方舟,还是加速毁灭的铅坠?孙殿英用他的一生,给出了一个再明白不过的答案。
1947年4月,孙殿英在老巢汤阴被解放军包围后,拿出几万黄金分给手下,高级军官每
寰宇烽火
2025-07-23 21:08:34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