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拼了!中国上不上?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说是2026年7月开始,河内中心地带就不让燃油摩托跑了,这就好比给燃油摩托画了个圈,把它们都圈在中心区域之外了。到了2028年1月,河内中心区域连燃油汽车也不让走了。等到2030年的时候,不管是摩托车还是燃油汽车,那都得全面受限。
先说越南为啥这么拼,主要是还是首都河内,摩托车密度全球罕见,850万辆机动车里730万是摩托,满大街突突突冒着黑烟,PM2.5年均值45.4微克/立方米,是世卫标准的9倍,比咱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还夸张。
政府再不下狠手,老百姓真要被尾气呛死了,而且摩托车占了80%的污染物排放,禁摩确实能立竿见影改善空气质量。
但越南这招有点破釜沉舟的意思,河内市中心充电设施覆盖率不到15%,换电站才3%,老百姓买了电动车都没地方充电,二手摩托市场直接蒸发12亿美元,修车摊老板急得直跳脚。
更麻烦的是,越南反腐运动导致行政效率低下,25亿美元外国援助因为审批卡壳打了水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政策执行难度可想而知。
再看咱们中国,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早就开始限行,但主要针对高排放的国一国二车,而且是重污染天临时措施。
海南倒是2030年要全省禁售燃油车,可那是试点,全国推广还早着呢,咱们燃油车保有量3.2亿辆,占汽车总量90%以上,产业链牵扯2.5万家企业、650万就业人口,2024年产值4.2万亿元,相当于一个甘肃省的GDP,要是学越南一刀切,经济震荡谁受得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新能源发展确实快,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45.8%,北京、上海的公交、出租车基本都换成电动车了,充电桩数量到2025年3月已经1374.9万台,乡镇覆盖率76.91%,农村充电难的问题在慢慢解决。
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充电桩还是不够用,冬天低温下电动车续航缩水,东北60%的消费者宁愿选燃油车。
最关键的是,咱们政策讲究稳字当头,工信部明确说要“油电平权”,一边发展新能源,一边推动燃油车技术升级,长安蓝鲸发动机热效率44.5%,中石化低碳汽油减排18.3%,燃油车也在变绿。
2025年2月传统燃料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3%,说明市场需求还在,国家刚发了以旧换新补贴,买 新能源车最高补2万,燃油车也能补1.5万,就是要平衡两边。
国际上看,挪威2025年禁售燃油车,欧盟2035年,咱们海南2030年,全国可能2040年以后。这节奏其实挺合理。
越南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咱们得吸取教训,先试点再推广,分阶段分地区来,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可以率先在核心区限制燃油车,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慢慢来。
有人说,咱们新能源车技术已经成熟,为啥不一步到位?道理很简单,产业链转型需要时间,燃油车企业正在往新能源转,比亚迪、吉利这些车企混动车型卖得火热,大众、丰田也在加速电动化。
但彻底转型得十年八年,现在就断了燃油车的生路,几十万工人失业,地方财政少了大块收入,社会稳定咋保障?
还有能源安全的问题,咱们煤电占比还超过60%,电动车用电不少还是脏电,充电桩建得再多,电网负荷跟不上也白搭,西北、东北部分地区电网负荷率90%,一到用电高峰就拉闸限电,哪还有多余的电给电动车充?
所以我觉得,中国肯定会上,但得按自己的节奏来,短期看,燃油车还得是市场主力,政策会鼓励新能源车,同时推动燃油车减排,中长期看,海南试点成功后,可能会有更多省份跟进,但全国性禁售至少要到2035年以后,咱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环保效果,不是面子工程。步子稳一点,才能走得远。
最后想说,环保是大事,但也不能忽视民生,越南禁摩后,老百姓叫苦连天,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充电桩得加快建,电池回收得跟上,电价得降下来,让老百姓换得起、用得起新能源车。
只有把这些配套措施做好了,禁售燃油车才能水到渠成,到时候,蓝天白云自然来,老百姓也能真正享受到绿色出行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