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被包围,泽连斯基或被迅速推翻,继任者浮出水面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一项法律,削弱了国家反腐机构的“独立性”,迅速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抗议。民众聚集在一起,要求撤回法案。
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国内最大规模的反泽连斯基抗议,出台个法案,怎么就把乌克兰人惹毛了呢?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的一项法案引发全国震动。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是将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败检察署(SAPO)的权限纳入总检察长体系,而总检察长由总统直接任命。
这一变动看似行政整合,实则将原本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由西方深度参与设立与监督的反腐机构,收归总统一人控制。
这两个机构的设立背景值得关注。2014 年乌克兰 “颜色革命” 后,西方为监督乌克兰政治生态,推动建立了 NABU 和 SAPO。多年来,这两个机构在调查高层腐败、追回国家资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2023 年它们通过反腐行动为军方筹集了超过 4600 万美元资金,用于购买无人机等军事装备。欧盟明确表示,这两个机构的独立运作是乌克兰加入欧盟谈判的核心要件。
法案签署后,立即引发连锁反应。其一,西方盟友反应强烈。欧盟对法案表示 “严重关切”,认为这将破坏乌克兰的反腐体系。美国媒体评论称,此举可能影响西方对乌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
其二,乌克兰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7 月 22 日法案通过当天,数千名民众聚集在基辅总统府外,手持 “否决法案”“保护反腐体系就是守护乌克兰未来” 等标语示威。
抗议迅速蔓延至第聂伯、利沃夫、敖德萨等城市,成为俄乌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泽连斯基抗议。
民众反对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法案被视为权力集中的信号。NABU 和 SAPO 负责人公开批评,法案将终结反腐机构的独立性,使调查工作可能受到行政干预。
一名参加抗议的 2022 年失去双腿的老兵指出,总统 “本应树立零容忍榜样,却用权力操控涉及盟友的案件”。
另一方面,民众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乌克兰长期存在的贪腐现象,如国防部采购劣质防弹衣、能源部门非法转移资产等案件,让公众对反腐机构寄予厚望。法案的出台,被认为可能削弱反腐力度,导致腐败问题反弹。
泽连斯基在签署法案后回应称,此举是为了 “清除俄罗斯的影响”。他强调,反腐败体系将继续运作,但必须确保国家安全。
然而,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争议。有分析指出,法案通过前,国家安全局对 NABU 进行了突袭搜查,指控部分员工涉嫌与俄罗斯有关联。这种 “先行动后立法” 的方式,引发外界对权力斗争的猜测。
此次事件的影响深远。从国内看,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可能下滑。2025 年 3 月的民调显示,尽管泽连斯基仍领先其他政治人物,但抗议活动可能改变选民态度。
从国际看,乌克兰入盟进程可能受阻。欧盟已明确表示,将重新评估乌克兰的政治改革进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权力真空风险浮现。有媒体推测,若抗议持续升级,泽连斯基可能面临下台压力,军方高层或成为潜在继任者。
你对这一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