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诺夫:俄罗斯正为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他在7月22日的会议上透露,俄罗斯正酝酿一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7-23 14:11:06

布达诺夫:俄罗斯正为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他在7月22日的会议上透露,俄罗斯正酝酿一项规模空前的军备计划,打算在未来10年内投入约1.1万亿美元用于军事现代化,这将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最大的一次军事投入。 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年平均投入1100亿美元,几乎是俄罗斯2024年国防预算的两倍,背后折射出的是俄罗斯对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焦虑和战略调整。 从具体数据来看,俄罗斯的军事投入确实在加速。根据俄政府提交的2025年预算文件,国防开支将达到13.5万亿卢布(约合1450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30%,占GDP的6.3%。 而普京在2024年5月的讲话中提到,国防和安全支出已占GDP的8.7%,接近苏联冷战时期的水平。这种高强度的投入并非偶然,而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持续、北约东扩压力加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乌克兰方面的数据显示,其2025年国防预算将占政府总支出的60%以上,约540亿美元,这种对抗态势迫使俄罗斯不得不保持军事优势。 在军备更新的具体方向上,俄罗斯正聚焦于几个关键领域。首先是战略核力量的现代化。尽管俄罗斯核武库已有95%实现现代化,但仍在推进“波塞冬”核鱼雷、“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型装备的部署。 这些武器的设计初衷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例如“波塞冬”鱼雷可携带千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在水下以超高速攻击敌方沿海城市,其威慑力远超传统核武器。 同时,俄罗斯还在升级“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这款导弹射程超过1.8万公里,可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被称为“末日武器”。 其次是无人机和电子战能力的提升。俄乌冲突暴露了俄军在无人机领域的短板,为此俄罗斯加速了“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的生产。这种无人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对敌方阵地进行饱和式攻击,2025年7月的一段视频显示,鞑靼斯坦的工厂正在大规模生产该型无人机。 同时,俄军还部署了TKB-1055反无人机导弹,这种小型导弹可让“铠甲”防空系统携带量从12枚增至48枚,专门应对无人机集群威胁。电子战方面,俄军在战场上广泛使用“汽车场”系统,干扰敌方通信和导航,削弱乌军的指挥效率。 北极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升级也是重点。俄罗斯正翻新楚科奇半岛的阿纳德尔机场,改造后将成为东北部最大的军用机场,可驻扎战机和无人机,控制北方海航线。 此外,新地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机场也在升级,未来将部署苏-34轰炸机和米格-31歼击机,强化对北极资源和航道的控制。这种布局不仅针对北约,也为应对美国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经济层面,如此庞大的军备计划对俄罗斯财政构成巨大压力。2025年国防预算占GDP的6.3%,而教育和健康预算却在削减。例如,2015年俄罗斯教育预算下降310亿卢布,健康预算减少1140亿卢布,这种“重枪炮轻黄油”的模式可能引发社会不满。 不过,俄罗斯试图通过优化军费使用效率来缓解压力。新任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是经济学家出身,他提出要将军费开支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避免资源浪费。 国际制裁对俄罗斯军备计划的影响不可忽视。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实施多轮制裁,限制其获取高端芯片和精密仪器。例如,乌克兰曾是俄罗斯军工的重要合作伙伴,冲突爆发后,乌克兰中断了对俄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供应,导致安-70运输机和22350型护卫舰项目搁置。 为应对这一局面,俄罗斯转向本土化生产和第三方合作。例如,通过印度、伊朗等国采购替代零部件,同时加大本土芯片研发投入。尽管如此,关键技术如高端光刻机仍依赖进口,制约了军工生产的效率。 在军事合作方面,俄罗斯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以分摊成本。与印度的苏-57E合作就是典型例子,俄方承诺提供技术转移,允许印度在本土建立生产线,并共享联合出口权。 这种模式既缓解了俄军费压力,又增强了与盟友的绑定。此外,俄罗斯还向白俄罗斯部署“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提升区域威慑能力。 不过,军备计划的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经济基础薄弱。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2024年国际油价波动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而1.1万亿美元的投入相当于其年GDP的近10%,长期来看难以为继。其次是技术瓶颈。 尽管俄罗斯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但整体军工技术仍落后于西方,例如第五代战斗机苏-57的隐身性能和信息化水平与美国F-35存在差距。再者,国际制裁导致供应链不稳定,关键零部件的短缺可能影响装备生产进度。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俄罗斯的军备扩张加剧了与北约的对抗。北约成员国2024年军费平均增长4.3%,德国、波兰等国大幅增加国防预算,部署更多兵力到东翼。这种军备竞赛可能使欧洲安全格局进一步恶化。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