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让解放军停止渡江,划江而治,毛主席勃然大怒,霸气的回道:“我们决心继续打下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在长江的北岸,百万解放军蓄势待发,渡长江解放南京就在朝夕之间,这本是一个足以让全军上下热血沸腾的历史关口,可是一封来自盟友的电报,却让西柏坡的指挥部陷入了沉思。 这封电报来自莫斯科,来自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而要理解这封电报的分量,得从几年前说起。 1945年的雅尔塔,美、英、苏三巨头在没有中国代表在场的情况下,便擅自决定了战后中国的诸多权益,其中就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以及苏联在中国的东北继承沙俄时期的铁路和港口特权。 这些条款,为日后苏联试图影响中国局势埋下了伏笔。 当时的斯大林心里有一本清晰的地缘政治账,一个统一、强大且完全独立的中国,并不符合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所以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南北分治”的中国,北方由共产党领导,与苏联亲近;南方则由国民党继续存在。 这样一个分裂且相互牵制的中国,既能保证苏联在北方的巨大影响力,又能避免一个强大的邻国崛起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况且,当时美苏冷战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内战的持续,客观上也能分散美国在亚洲的精力,减轻苏联在欧洲方向的压力。 于是,就在解放军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彻底终结国民党统治的前夜,斯大林的电报来了,而电报的核心内容,是建议中共停止军事行动,与国民党隔江而治。 这个“建议”,听起来更像是一道指令,主张竟与蒋介石当时力图实现的“划江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算盘不谋而合,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斯大林背后的真实意图。 电报传到西柏坡,毛泽东阅后勃然大怒,面对这份来自“老大哥”的干预,他斩钉截铁地对身边的同志说:“接着打,天塌不下来!” 而毛泽东的坚决并非一时冲动,他深知“中国的事,要靠中国人自己办”这个最根本的道理。 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早已不是二十年代那个需要共产国际手把手指导的年轻政党,经过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千锤百炼,中共领导层已经具备了独立制定国家战略的远见和能力。 毛泽东看得十分透彻,任何形式的“划江而治”,都只会让中国陷入长期分裂和内耗,甚至可能重蹈朝鲜半岛或德国的覆辙,后患无穷。 军事上,三大战役已歼灭国民党军主力,长江以南的残余部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绝佳时机。 如果这时候收手,不仅是放虎归山,更是对历史机遇的巨大浪费,政治上,他更清楚这一仗为谁而打。 他对朱德说,如果现在停下来,怎么对得起那些推着小车、拆下门板支援前线的江北百姓?怎么对得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所以渡江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决战,更是一场凝聚着亿万人民期盼的政治决战,民心不可违。 而且进一步看,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为解放军创造了有利的窗口期,美苏争霸的焦点集中在欧洲,尤其是愈演愈烈的柏林危机,让两大国都无暇也无力对中国内战进行更深层次的武装干涉,这恰恰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宝贵时机。 直到1949年4月20日,在毛泽东的坚定指挥下,国共和谈破裂,第二天,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精心构筑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 江面上,成千上万的木帆船在炮火中穿梭,划船的许多都是当地的渔民和船工,而这场胜利,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是“人民用小船划出来的”。 南京的解放,最终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而当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时,斯大林颇为意外,后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曾向周恩来转述,斯大林同志没想到解放军的行动如此迅速。 这话里有几分客气,又有几分真实的错愕,但无疑,苏联方面确实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意志。 这种意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延续,1950年中苏谈判,斯大林依然想保留在东北的特权,但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在莫斯科据理力争了两个月,最终将中东铁路和旅顺港的主权悉数收回,为新中国的独立地位加上了沉重的砝码。 回望历史,毛泽东拒绝“划江而治”的决策,避免了中国走向长期分裂的悲剧,这一选择,不仅为国家的统一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更深刻地塑造了新中国的精神内核。 同时它还确立了一个根本原则:中国的命运,必须也只能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正是这种坚决的独立自主精神,才真正铸就了新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的根基。 【信源】学习时报——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
1949年,毛主席正要下令,让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斯大林却发来一封电报:要
虎皮芳草潭
2025-07-23 03:11:52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