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盛夏。终南山脚,杀气逼人。一道密令传入府邸,太平公主伏案无言。她想起当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7-17 09:01:41

713年,盛夏。终南山脚,杀气逼人。一道密令传入府邸,太平公主伏案无言。她想起当年政变夜与李隆基并肩杀入皇宫,扶他登基。如今,短短三年,换来的却是赐死。她哀求,盼能保住血脉,李隆基冷笑,只吐七字——“斩草不除根”。杀意如刀,断绝最后生机。她流泪,却说不出一句话。

太平公主,这个名字本身就透着一种冷峻的对比。她出身最高贵,是武则天亲生女儿,是李治最宠的女儿。权力,从她出生那一刻便注定与她纠缠。

公元665年,麟德二年,她降生于紫禁城内。当时的唐朝刚刚进入由盛转衰的临界点,而她的母亲武则天,正一步步从皇后迈向帝王之位。太平公主,就像一颗静置棋盘的重子,早早被母亲布好。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薛绍,一个出身功臣家的贵族。婚后生子,日子安稳。但她并不满足。后来,丈夫因卷入政斗被贬、病死,太平脱身,自此不再只是“女儿”、“妻子”这些身份。她开始学会掌握权术,听懂朝堂暗语。

她再嫁,嫁给武家的堂兄武攸暨,这场联姻并非出于感情,而是稳固母系权势的延续。从此,朝中要员中常常见到她的影子,她插手人事,干预诏令,逐步组建自己的党羽。这一切,为她日后崛起,埋下伏笔。

可她也犯了错——错在低估李隆基。

毒死中宗李显,图谋自立。皇权更替再起风波。

韦后的倒行逆施激起众怒,而此刻,太平公主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关键人物。她与李隆基密谋,勾连禁军,联络朝中宿将,在盛夏夜晚发动政变。鲜血、火光、杀声,齐聚未明天色的宫门内。

这一夜,韦后被杀,党羽尽除。皇帝之位让给了老成持重的睿宗李旦,而李隆基则被立为太子。太平公主则趁乱扶植亲信,一跃成为实际权力最高者。她的封号也从“公主”变为“护国大公主”。

她开始左右人事,大权在握,甚至在某些场合比皇太子还威风。百官对她恭敬,朝中议政绕不开她的影子。一时间,所有人都以为,继武则天之后,又一个女性权臣要临朝听政了。

李隆基忍了下来。他知道,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政变后的第三年,气氛变了。太平公主开始变得焦躁,她想掌控更多,却又发现身边的人变得谨慎,甚至疏远。

她提拔的宰相、尚书,越来越多,政令绕过太子、绕过皇帝,直接交由她处理。她甚至多次暗示李隆基应将太子之位传给自己扶植的外甥,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玄宗。

双方表面相安,实则各自拉帮结派,甚至连寺庙都成了势力角逐的战场。

她的丈夫武攸暨在712年病死,让她一下失去后盾。而李隆基在同年即位为皇帝,开始收拢兵权,接管禁军,朝中风向一变再变。

她没有退,让李隆基觉得——这个女人,不肯罢手。

李隆基决定动手。这场名为“先天政变”的清洗悄然启动。太平公主手下亲信一个个被捕,审讯、赐死、流放接连不断。她一夜之间从高位跌入深渊。

她逃进终南山的寺庙,试图躲避,但三日后就被押回长安,交由玄宗处理。没有公开审判,没有朝堂辩解,一道圣旨,就定了她的死罪。

临刑那一刻,她没有喊冤。她只求一件事——“饶我儿命。”她想起当年政变时护着李隆基冲杀皇宫的画面,想起如何助他登基。

可李隆基只是冷笑了一下,吐出一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一刀落下,风停了。

她的死,结束了唐朝女性干政的时代;她的死,也让玄宗彻底掌权,为日后的“开元盛世”扫清障碍。

太平公主这一生,从不曾甘于平庸。她生在皇室,却想要插手江山;她操控政局,却被权力反噬。

她以为自己可以与男人分庭抗礼,却没料到,在宫廷之中,亲情从来都不值钱。李隆基最后的那一刀,不是出于仇恨,而是为了稳位。太平公主死了,但她留下的问题——权力的边界,到底该画在何处,至今没有答案。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