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来西亚撕毁中马东铁项目合约,还哭穷拒不赔偿361亿违约金,如今“烂尾”却又来找中国援建,中国的回应出人意料! 2018年末,一场关于铁路的风波席卷了中马两国,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马哈蒂尔政府宣布"暂时取消"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计划时,许多西方媒体迅速借机炒作,宣称"中国又一次吃亏",马来西亚"背叛"中国。然而,这场风波的背后,是更为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因素的交织。 那是在2017年8月,在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关丹市,东海岸铁路计划隆重举行开工揭幕仪式。这条全长668公里的铁路线,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总投资约55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859亿元)。由中国交建集团承建、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的这个项目,一举成为中国在海外修建的最大工程。 对马来西亚而言,这条铁路的意义非同寻常。作为已经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马来西亚,尽管经济高速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全国还在使用一百多年前建造的米轨铁路,机车落后,交通拥堵严重,民众出行极为不便。更为关键的是,马来西亚被主干山脉蒂迪切割成东西两部分,两边经济发展悬殊巨大。打通东西贸易往来,实现全国经济同步发展,成为马来西亚的迫切需求。 东海岸铁路计划的提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能为马来西亚创造超过8万个建设期就业岗位和约6千个稳定的运营期岗位,更是中国泛亚铁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铁路标准首次进入马来西亚。 然而,随着2018年马哈蒂尔政府的上台,政治风向骤变。94岁高龄的马哈蒂尔再次当选总理后,立即上演了"新官上任三把火",而第一把火就点在了东海岸铁路项目上。当他宣布取消这一项目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林冠英公开表示不满,认为马国已经斥资约20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25亿元),贸然取消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马哈蒂尔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国家财政紧张",但实际上更多是出于彰显其政治话语权的考虑。他甚至启动了对该项目的调查计划,希望从中找出漏洞来证明自己决策的合理性。同时,他还巧妙利用西部居民对该项目的抵触情绪,借助舆论力量向中国施压。 当马哈蒂尔政府宣布取消东海岸铁路项目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关于巨额违约金的争议。经过核算,违约金额高达3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0亿),这个数字让马来西亚政府措手不及。马哈蒂尔政府本是为了节省开支才取消项目,面对如此高昂的赔偿,却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2018年8月,马哈蒂尔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目的正是向中国政府解释取消东海岸铁路项目的原因。在北京,马哈蒂尔首先表明了马来西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立场,随后坦诚地表示马来西亚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需要解决前任政府留下的债务问题。这次访问中,中马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将双边关系正式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并承诺在货币互换、互联网信息、农产品等多个领域继续合作。 然而,马哈蒂尔政府面对高额违约金仍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不支付违约金将严重损害马来西亚的国际信誉,使未来吸引外资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支付如此巨额的赔偿对本就财政紧张的马来西亚来说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马哈蒂尔曾一度转向日本寻求"接盘",希望说服日本接手该项目。 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对这块"硬骨头"持谨慎态度,既做表面工夫又准备好推脱的说辞,最终并未接手。马哈蒂尔的计划落空后,只能回头寻求与中国重新谈判的可能性。 转机出现在2019年,马来西亚与中国重启谈判,达成了一项新协议:适当缩减项目规模,相应降低总体费用。马哈蒂尔在谈判前就表明:"如果中国同意,马来西亚政府可能以缩小东铁项目规模来继续这项工程。我们正尝试做的是,确保中方不会亏钱,但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 中国的回应出人意料——尽管可以强硬要求马来西亚履行原合同或支付全额违约金,中国政府却展现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战略眼光。考虑到东海岸铁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中国选择了妥协,同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减项目规模,降低成本。 这一决定背后,是中国对长远利益的考量。在全球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产业需要向海外扩张,维护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更关键的是,东海岸铁路作为中国泛亚铁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成将大大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 复工后的东海岸铁路项目进展顺利。截至去年8月,工程进度已完成超过50%,预计将按计划于2027年初正式通车运营。据估计,仅在建设阶段,该项目就已为马来西亚拉动了2.7%的经济增长。在这场曾引起国际震动的合约风波中,中国最终以不计前嫌的大国姿态,化解了危机,保障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马来西亚的全球未来研究所所长钱德兰·奈尔i认为,“所有人都在求特朗普,在给他打电
【12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