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特务头子沈醉到渣滓洞视察,与一个疯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敏锐感觉到不对劲,随即冲手下喊道:抓住他! 1947年重庆歌乐山监狱区,国民党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进行例行检查。他注意到一个长期关押的犯人韩子栋,看起来精神异常,但一个眼神让沈醉起了疑心。这个人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装疯能骗过那么多人,却差点在这一刻露馅?他的经历牵扯出国民党特务系统的黑暗一角,值得深挖。 韩子栋1908年出生在山东阳谷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从12岁才开始上私塾识字。青少年时他努力念书,考入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接受基础教育。1930年,他到北平进入中国大学经济系,靠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在春秋书店当店员。那时候他每天早起去上课,下午处理书店事务,接触到不少进步书籍,还认识了地下工作者周怡武。通过参加讨论和阅读资料,他逐步接受革命思想。1932年,他投身学生抗日活动,组织游行反对日本侵略。次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他潜入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表面执行监视任务,实际收集情报传递出去。他参加蓝衣社会议,抄录机密文件,通过秘密渠道上报。1934年11月,北平地下组织遭破坏,一名叛徒供出名单,导致韩子栋被宪兵三团逮捕。敌人把他关进北平监狱,施加严刑拷打,他始终没开口。判决无期徒刑后,转押南京,牢房条件恶劣,每天只有少量食物。1934年至1940年,他没机会外出活动,身体衰弱。从南京到汉口、益阳,再到贵州息烽监狱,辗转多个地方。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他与其他犯人转移到重庆歌乐山,先关渣滓洞,后转白公馆。敌人为了逼供,让他旁观其他犯人受刑。他开始表现出精神异常,监狱看守起初怀疑,但渐渐放松警惕,让他有更多活动空间,还让他干杂活和外出采购。 1947年某天,沈醉作为军统总务处处长,到白公馆监狱检查工作。他巡视时注意到韩子栋在院内活动,看起来像疯了多年。两人对视时,韩子栋眼神一闪,沈醉判断这是伪装,下令抓捕。沈醉经验丰富,坚持认为疯子不会有那种眼神,要求严审。狱警卢兆春在白公馆任职多年,对韩子栋观察已久,认为没问题。沈醉走后,卢兆春释放韩子栋,让他继续活动,每周随队去镇上采购。韩子栋表面维持异常状态,但事件让他警觉,加速与狱中同志联络,准备情报。监狱加强巡逻,但卢兆春没深究。韩子栋利用外出熟悉路径,规划逃跑。 沈醉事件后,韩子栋意识到风险增大,利用采购机会绘制路线。1947年8月18日,卢兆春带他去磁器口买东西,四人歇脚时,韩子栋借故离开,成功逃离。接下来45天,他穿越山区,到达涪陵、万县、宜昌、汉口、许昌。在许昌当帮厨一个月,换取路条,经郑州、新乡,11月中旬抵达滑县解放区卫南县耿范村,上交情报。1948年1月,向中共中央组织部报告,恢复党籍。他返回山东阳谷老家,与妻子王玉玲和女儿团聚。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山东范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财委人事局科长、北京人民机器厂副厂长,继续工作。1992年5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韩子栋的故事让人感慨,国民党特务的残酷和他的坚持,反映那个时代的真实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看法,你觉得他装疯的策略咋样?或者对沈醉的敏锐有啥想法?说说你的观点,一起讨论历史教训。
1947年,特务头子沈醉到渣滓洞视察,与一个疯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敏锐感觉到不对劲
熹然说历史
2025-07-22 01:09:01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