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歼-10C能暴打“阵风”的秘密:总设计师的轻描淡写道出关键所在​

当巴基斯坦空军的歼 - 10CE在185公里制外,精准锁定并 “单杀” 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印度飞行员满脸错愕的场景传开时

当巴基斯坦空军的歼 - 10CE在185公里制外,精准锁定并 “单杀” 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印度飞行员满脸错愕的场景传开时,外界都在追问:这款非隐身战斗机为何能实现对三代半战机的 “降维打击”?总台 “空天逐梦” 栏目对歼 - 10C 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的独家专访,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 那些被总师轻描淡写提及的技术突破,正是歼 - 10C 碾压阵风的关键所在。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 “空中利剑”,歼 - 10 系列从 1998 年首飞至今,已衍生出歼 - 10B、歼 - 10C 等多个型号,而歼 - 10C 作为家族中最先进的成员,在作战系统上实现了跨代升级。王海峰在专访中提到,歼-10C装上了很厉害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个雷达能让飞机看得范围更广、距离更远,而且看得特别准。

再加上专门为它设计的电子战系统,这样战机在进入敌方雷达能探测到的区域时,就有了一种特别厉害的能力:我能发现你,但你却发现不了我。这一 “单向透明” 的能力,恰好命中了空战的核心法则 ——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

当阵风还在依靠传统雷达搜索目标时,歼 - 10C 早已经通过雷达与电子战系统的协同,在百公里外完成了锁定,配合中国领先西方一代的空空导弹,自然能在 185 公里之外实现 “秒杀”,这也是印度飞行员被打得措手不及的根本原因。

更让外界惊叹的是歼 - 10C 的武器挂载能力。王海峰透露,歼 - 10 系列战斗机的武器挂载种类,从早期的 10 多种提升到了如今歼 - 10C 的 40 多种,涵盖空战、对地、对海等多种作战需求,真正成为多用途作战平台。反观美国更先进的F-35,携带武器的种类也仅限于几种。

这种悬殊的差距,不仅体现了中国战斗机开放式架构的先进性,更意味着歼 - 10C 在多用途能力上已经超越了法国阵风战斗机。无论是制空作战还是对地打击,歼 - 10C 都能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配置武器,形成多样化的作战能力,这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无疑是 “制胜法宝”。

而支撑这些性能突破的,还有歼 - 10 系列独创的鸭式气动布局。王海峰介绍,机身前方的一对 “鸭翼”,能让战机在高速机动时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使飞行员实可以“无忧操纵”。这项设计不仅让歼 - 10C 在空战中拥有更加敏捷的身手,还为中国后续的歼 - 20 等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奠定了关键基础。

2018 年珠海航展上,歼- 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机完成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五大高难度过失速动作,成为全球首架具备这种能力的单发战斗机,这一惊艳表现的背后,正是鸭式布局与推力矢量技术的完美融合,也证明中国高机动飞行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这些看似 “亮眼” 的技术突破,背后是中国航空人数十年的坚守与攻坚。回顾歼 - 10 项目三十多年的研发历程,王海峰说:“做这件事就要做到极致,做到问心无愧”,这句话道尽了研发团队的初心。1986 年项目立项后,研发团队历经十二年技术攻关,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98年迎来了首飞成功的好消息。

当第一架歼-10战机呼啸着冲向天空时,设计总师宋文骢等参与研发的航空人们激动得当场落下了眼泪,机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从最初的仿制国外机型、努力追赶世界水平,到后来的自主创新、走出自己的道路,歼-10战机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更承载了好几代航空人的青春岁月和坚定信念。

现在,歼 - 10C 已经全面投入使用,还实现了技术对外分享,成了展现中国军事自信的一张重要名片。

它凭借在实战中打败阵风战机的出色表现证明,就算是在非隐身战机这个范畴里,中国照样能造出顶尖厉害的装备。而王海峰总师那些轻描淡写的技术解读,恰恰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强大,从来都源于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源于一代又一代航空人 “问心无愧” 的坚守。

好,今天的话题就谈到这,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