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总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展现出理性、战略眼光和耐心   近日,芬兰总

天天纪闻 2025-10-05 12:47:50

芬兰总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展现出理性、战略眼光和耐心   近日,芬兰总统斯图布这样评价中俄两国,他说中国不是一个崭露头角的超级大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而且中国往往展现出理性、战略眼光和耐心!做事行为精于算计,体系严谨!而俄罗斯则是一个衰落中的超级大国,正拼命试图恢复昔日荣光,且在进攻乌克兰一事上做了战略性的错误。由此可见,中俄两国不能相提并论!   芬兰总统斯图布关于中俄两国的评价,本质上点出了两种大国发展路径的根本差异。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关键在于其发展模式兼具战略纵深与现实韧性,而俄罗斯陷入的困境则折射出传统大国转型的结构性难题。这种差异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期战略选择与治理体系效能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大国地位首先建立在实打实的经济硬实力之上。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再次位居世界第一,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态势。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产业链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的持续攀升,是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高端装备等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爆发式增长,更是"双循环"战略下内需与外需的协同发力。   与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的多元性和抗风险能力已经过全球多次经济波动的检验,即便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2024年,依然实现了质升量稳的发展目标。在科技领域,中国的战略眼光体现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理性与耐心则体现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全球治理参与中。不同于某些国家动辄使用武力或制裁的简单粗暴方式,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截至2024年,"一带一路"合作网络已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累计投资超千亿美元,创造了数百万就业岗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碳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用实际行动践行大国责任。   这种不搞霸权、不谋私利的发展理念,让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广泛尊重,也使其超级大国地位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帝国的文明内涵。   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困境,恰恰反衬出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2024年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9%,但这种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顽强贡献",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2024年11月,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美元兑卢布汇率自2022年3月以来首次突破1:110大关,俄罗斯央行不得不紧急暂停在国内市场购买外币以稳定汇率。劳动力短缺、通胀压力大、产业升级缓慢等问题相互交织,让俄罗斯经济在西方制裁下举步维艰。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冲突的战略误判消耗了大量国力——这场持续超过1000天的冲突,不仅使俄罗斯陷入与西方的长期对立,还导致其国际形象受损,能源出口市场面临重构压力。   即便通过"影子船队"和东方市场拓展缓解了部分制裁影响,但这种被动应对终究难以扭转整体战略颓势。   两国发展模式的差异还体现在治理体系的效能上。   中国的"五年规划"制度能够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的有机衔接,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到碳中和目标的稳步推进,展现出强大的政策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这种体系严谨、精于算计的治理特质,确保了国家发展不被短期政治周期干扰。   而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未能有效解决制度性问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显得应对乏力。   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是靠军事扩张或霸权主义得来的,而是靠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持续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   从空间站建设的稳步推进到RCEP贸易圈的持续拓展,从新冠疫情防控中的责任担当到全球发展倡议的积极践行,中国始终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用合作共赢代替零和博弈。   这种发展路径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芬兰总统的评价之所以引发关注,正是因为它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俄发展差异的普遍认知。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是基于自身发展带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大国成长模式;   而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则警示传统大国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优化治理体系,难免陷入发展困境。两种道路,两种结果,这不是简单的实力对比,更是发展理念与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较量。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将继续以理性、战略眼光和耐心,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