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抗美援朝时,他一人歼敌400余人,立下汗马功劳,复员时却因工作人员写错一字,苦干33年临时工,直到退休后,老英雄的英勇事迹才终于被曝光。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位老英雄名叫蒋诚,1949年,21岁的他在解放成都的炮声中加入解放军。这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全家只有二亩地、二间佃房和一头牛,却要养活七口人。 入伍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蒋诚随部队编入志愿军第12军,于1951年3月跨过鸭绿江。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最惨烈的阶段。蒋诚所在的92团奉命坚守537.7高地,此时该高地四个连经过连日血战,仅剩24人退守坑道,并且连续11天断水断粮。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蒋诚和战友们冲上了火线。飞机飞下来,我就打它的头;它飞到中间,我就打它中部;飞到尾部,我就打它尾巴。 神智已不太清楚的蒋诚,回忆起击落敌机的细节却异常清晰。在这场战斗中,他不仅用重机枪击落一架敌机,更创下了歼敌400余人的惊人战绩。 战斗惨烈到何种程度?蒋诚的右腹部被弹片打穿,肠子流了出来。这位钢铁战士竟然把肠子塞回体内,用绷带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 他后来被记一等功,立功受奖说明上写着:身负重伤还不愿下火线,配合步兵完成了任务。 1955年蒋诚复员回乡,行李中只有一套便衣、一双鞋袜、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和一些布票。 没有人知道这位沉默寡言的农民是战场上的英雄,连他的家人也只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却不清楚他立过如此显赫的战功。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早在1953年,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就已将立功喜报寄往蒋诚老家。但由于工作人员笔误,将“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喜报被退回档案馆,一放就是三十多年。 蒋诚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战功,也没有向组织要求安排工作。他先是在家务农,后来因有一手蚕桑技术,被临时聘为蚕桑技术员。这份临时工,他一直干到退休。 尽管隐藏了英雄身份,蒋诚依然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1983年,当地修建隆兴乡到永兴乡的公路,蒋诚主动请缨牵头修路。 工程进行到一半,资金短缺,工人即将散去。蒋诚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名义贷款2400元发工资,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这笔债务后来落到儿子蒋明辉身上,他回忆道: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告诉我修路的钱是他贷的款。我那时工作3年才存了1000多元,只好卖掉房子凑钱还债。 尽管生活因此更加艰难,蒋明辉却说:父债子还,我们不欠钱,我不后悔。 转机出现在1988年,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修撰县志时,偶然发现了那份被退回的立功喜报。通过蒋诚的弟弟蒋启鹏多方核实,终于确认了蒋诚的一等功臣身份。 这时蒋诚已经60岁零八个月,刚被转为正式职工就办理了退休。政府为他补发了待遇,但这位老英雄依然保持着谦逊本色。 当被问到是否后悔时,他回答:没得后悔的。我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国家和人民也给了我不少,没得啥子遗憾的。 即使到了晚年,蒋诚仍然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离退休支部书记易志坚感慨道:直到蒋诚神志不清前,只要身体允许,他没漏缴过一次党费,没缺席过一次组织生活。 2014年,村里引进油橄榄种植项目,需要流转土地。86岁的蒋诚第一个签字,还主动帮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如今,这片土地已发展成为5000多亩的油橄榄基地,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 90多岁时,蒋诚已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当有人唱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时,他还会跟着哼唱。 女儿蒋晓灵说:父亲这一辈子,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对党的承诺。作为子女,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蒋诚的长子蒋仁君也曾参军,入伍前父亲只交代他三句话:当兵就要准备牺牲;在部队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这几句简单的话,折射出老英雄一生恪守的准则。 一个字的错误,让英雄埋名三十余载;但一颗赤子之心,却从未因时间而改变。 蒋诚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不是站在领奖台上的光鲜时刻,而是平凡日子里的默默坚守和对国家人民始终如一的热爱。 信息来源: 央广网《老兵不老 军魂永存 一等功臣蒋诚的传奇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蒋诚:老兵传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这位传奇老兵曾歼敌400多名荣获一等功,却深藏功名36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一等功臣蒋诚深藏功名的传奇故事》 中国文明网《蒋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蒋诚:深藏功名,英雄无悔》
1952年抗美援朝时,他一人歼敌400余人,立下汗马功劳,复员时却因工作人员写错
小怪兽说热点
2025-10-05 11:03:47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