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也绝不向中国低头”2023年英国航空巨头为了不和中国合作,宁愿裁员千人亏损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26 14:41:11

“宁死也绝不向中国低头”2023年英国航空巨头为了不和中国合作,宁愿裁员千人亏损400亿,甚至是变卖公司,也绝不向中国转让技术,他们到底和我们又什么深仇大恨,原来是我国开出的一项条件,让罗罗公司彻底翻脸。 当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成功装机测试,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时,再回头看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当年的强硬态度,更能明白; 这场看似因“条件不合”破裂的合作,实则是中国航空工业摆脱依赖、走向自主的重要转折点。 当年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大飞机,综合性能已能与波音、空客主流机型抗衡,却始终被一个“卡脖子”问题困扰——发动机依赖进口。 当时C919采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的CFM56系列发动机,虽然性能稳定,但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 一旦国际局势变化,美国若切断发动机供应,C919的生产、试飞乃至后续交付都将陷入停滞,中国民航工业多年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因此,寻找新的技术合作方、推动发动机自主化,成了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机会在新冠疫情期间悄然出现。作为全球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三大巨头之一,罗罗公司长期凭借先进技术占据市场份额,但其业务高度绑定航空业。 疫情爆发后,全球航班大面积停飞,罗罗公司订单量断崖式下跌,不仅遭遇有史以来首次全年亏损,资金链更是濒临断裂。 就在罗罗公司四处寻求援助、甚至考虑变卖资产时,中国主动抛出橄榄枝: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危机,但前提是转让部分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助力中国解决C919的发动机难题。 对罗罗公司而言,这本是一场“双赢”的合作——中国的资金能缓解其燃眉之急,而技术转让看似是“交换条件”,实则不会动摇其根本优势。 可令人意外的是,罗罗公司听到“技术转让”四个字后,态度瞬间强硬。 在他们眼中,航空发动机技术是历经百年积累的“祖传秘方”,从叶片材料到燃烧室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研发心血,是公司立足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即便当时已面临亏损400亿、需裁员千人的困境,罗罗公司管理层仍明确表示:“宁可变卖子公司,也绝不向中国转让技术。” 他们认为,技术一旦外流,不仅会失去中国市场的长期话语权,还可能让英国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地位受损。 这场谈判的破裂,给了中国科研团队最深刻的警醒:核心技术永远买不来,只能靠自己研发。 此前,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曾多次尝试“以市场换技术”,但罗罗公司的坚决拒绝,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 于是,中国加大了对航空发动机研发的投入,无数科研人员扎根实验室,从基础材料研究起步,攻克高温合金叶片、高压压气机等一个个技术难关。 为了验证发动机性能,科研团队在极端环境下反复测试,记录上万组数据;为了优化可靠性,他们熬夜修改设计方案,甚至在车间里连续工作数十小时。 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再也不受制于人。 而拒绝合作的罗罗公司,日子并不好过。为了填补亏损,他们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超千人,还陆续变卖了旗下非核心子公司,即便如此,恢复之路依然漫长。 反观中国,在经历合作挫折后,自主研发的脚步愈发坚定。经过数年攻坚,国产航空发动机终于取得突破,不仅通过了严苛的性能测试,还成功适配到C919等国产机型上。 当搭载国产发动机的C919平稳升空时,意味着中国民航工业彻底摆脱了对国外发动机的依赖,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如今再提起当年罗罗公司的“不低头”,已没人会抱怨,反而多了一份庆幸。 正是这次合作的破裂,让中国彻底断了“走捷径”的念头,集中力量搞自主研发,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航空发展之路。 这件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核心技术领域,任何外部援助都只是暂时的,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信源:《罗罗公司拟裁撤大约2500个白领岗位》——新华社新媒体

0 阅读:2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