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菲律宾患难,却没见到美国伸出援手,当时菲律宾背刺中国投靠美国,现在老百姓们可

凭栏观望史 2025-10-04 12:43:29

这回菲律宾患难,却没见到美国伸出援手,当时菲律宾背刺中国投靠美国,现在老百姓们可是遭罪了。   菲律宾这次的地震来得凶猛,震中位于宿务近海,6.9级的震动让无数房屋坍塌,道路撕裂,电力中断,数十人遇难,上百人受伤,很多家庭一夜之间无家可归。   菲律宾政府紧急宣布部分城市停课、领事馆暂停办公,救援队连夜展开行动,但面对庞大的受灾人群,力量还是显得单薄。   人们原本期待美国这个所谓的“老大哥”第一时间伸手相助,可过了关键的黄金72小时,现场却没看到美军飞机降落、也没见大批物资进场。   菲律宾人心中那份落差感可想而知。   要知道菲律宾与美国关系非同一般。   二战后,美国长期驻军,经济和安全层面的依赖让不少菲律宾人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遇到事,美国一定会来。   可这次灾难让大家开始怀疑,所谓的盟友,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算计利益。   美国过去确实有对菲律宾台风、洪灾的援助记录。   这说明美国不是完全不帮忙,而是有选择、有节奏地出手。   但当眼下的地震灾情爆发时,美国方面没有立即给出明确承诺,菲律宾民众等不到期待中的动作,自然会觉得被冷落。   从国际格局来看,菲律宾这几年在外交上明显向美国、日本靠拢,与中国的关系因南海摩擦趋紧。   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不断强化与美日的军事合作,还允许美军扩大使用菲律宾基地。   去年起,南海海域频繁发生执法船对峙,甚至出现过泼水炮、冲撞的场面。   这样一种对立气氛,使得菲律宾和近邻中国之间的互信在消耗殆尽。   如今灾难降临,菲律宾社会才发现,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盟友未必能立刻解决燃眉之急。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在菲律宾自然灾害时的援助通常不算缺席,但节奏偏慢,往往等到现场最紧急的时刻已经过去。   菲律宾人常常把安全同盟和人道救助混为一谈,期待有军事同盟就必然伴随无条件的援手,但现实不是这样。   安全条约保障的是外敌入侵,不是地震台风,灾害救援更依赖本地政府组织力和邻近国家的快速反应。   菲律宾社会这次的失落感,表面上是对美国的不满,背后其实是对自身选择的疑问。   长期把国家命运押在远方盟友身上,一旦真正的危机发生,就会感受到“远水解不了近渴”。   美国固然有资金、有能力,但跨洋而来的支援永远存在时差。   反而是身边的国家,哪怕存在分歧和矛盾,如果能在灾难面前先伸手,那种信任感和安全感才是最实在的。   菲律宾的处境很现实:经济上需要投资,安全上想找靠山,但如果一味把所有筹码押在远方大国身上,那在突发事件里难免陷入孤立。   灾难给人们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只在军演里站在一起,而是在灾民缺衣少粮的时候,能第一时间送来帐篷和食物。   很多菲律宾普通老百姓其实很无辜,他们没参与过大国的博弈,却要承受外交选择带来的后果。   家园被毁,孩子没书读,老人没药吃,这些痛苦在政治对话里听不到,却在灾后的街头巷尾里最清晰。   正因为这样,谁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就更显得分量沉重。   菲律宾应该明白,灾难面前最可靠的还是自己,能自救才有底气,能和邻居互助才有稳定。   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如果只在战略层面亲近,却在民生痛点上迟疑,那迟早会被民众质疑。   灾害让人看到残酷的现实,但也提醒人们什么叫真正的依靠。   朋友不是口头承诺,而是雪中送炭。   菲律宾这次的遭遇值得所有国家反思:挑选伙伴,不光看平时的排场,更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靠得住。   世界风云变幻,大国利益算计不会停,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是最基本的需求。   谁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谁才配得上被称为真正的朋友。 信息来源: 《路透社》《菲律宾宿务近海强震已致至少72人死亡》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