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很清楚,像东风这一系列的武器装备就是给他们留着的。 全世界除了美欧那几个老牌列强之外,剩下的国家都完全没有必要关注东风武器系列。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必要恐惧,全世界都知道这些武器系统是用来打谁的! 要理解这个逻辑,首先得搞清楚中国核战略的底线在哪里。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起,中国就确立了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半个多世纪来从未动摇。 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耿爽在2025年"国际彻底消除核武器日"会议上重申,中国坚定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耿爽大使在发言中还特别强调,"中国始终把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这个"最低水平"的参照物不是中小国家,而是那些把中国列为核打击目标的核大国。 美国的核计划早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从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叫嚣对中国使用原子弹,到2002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将中国列为核打击对象,再到2018年报告直言中美军事冲突可能升级为核战争,这些计划里的打击目标精确到中国城市坐标,甚至允许战区司令在总统批准下对非核国家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 反观中国,即使在核力量不断发展的今天,依然坚持不首先使用的原则,这种政策稳定性本身就给无核国家吃了定心丸——只要你不主动与核大国联手对中国发起军事挑衅,东风导弹的射程再远也不会指向你。 再看东风系列武器的技术定位,不同型号的导弹有着清晰的任务分工,绝非漫无目的地针对全球。 像东风-41这种射程超过1.2万公里的洲际导弹,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确保在遭受核打击后能进行有效反击。 美国在阿拉斯加和加州部署的44枚反导拦截弹,针对性非常明确,就是试图削弱东风-31和巨浪系列导弹的威慑力。 但中国通过发展多弹头技术和机动发射平台,让美国的拦截计划越来越难奏效——2017年的数据显示,要摧毁中国80%的核力量,美国需要动用157枚核弹头,即便如此仍会有27枚核弹头留存,这些留存的力量足以对美国本土造成致命打击。 这种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恰恰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对那些置身事外的国家来说,这不仅不是威胁,反而是避免核战争的安全保障。 而像东风-21D、东风-26这类中程导弹,虽然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但它们的威慑对象是那些可能介入中国近海冲突的外国军事力量,比如在台海、南海地区搞所谓"自由航行"的美国航母战斗群。 对于没有海外军事干预野心的国家,这些武器跟常规的防御性武器没有本质区别。 国际安全格局的现实也决定了东风系列武器不会对中小国家构成威胁。美欧老牌列强凭借历史形成的军事同盟体系,至今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北约东扩和印太战略本质上就是通过军事围堵来维持其主导地位。 中国发展东风系列武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种霸权体系的反制——当美国把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当北约成员国不断派舰机到中国周边挑衅时,中国需要有足够的军事手段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对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中国的合作重点始终放在经济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机遇,而非军事威胁。这些国家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机参与美欧对中国的军事围堵,自然也就不在东风武器的威慑范围内。 事实上,中国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保持着友好的双边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这种政治互信远非那些基于军事同盟的关系可比。 还有人担心导弹技术扩散的问题,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立场向来坚定。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核武器缔约国,中国严格遵守国际军控协议,从未向无核国家转让过核武器技术。 反观某些核大国,不仅自己搞核威慑,还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甚至纵容盟友发展核相关技术。这种双重标准才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的真正威胁。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推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这与美欧某些国家不断强化核威慑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说到底,判断一种武器是否构成威胁,关键要看它的使用者奉行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它所针对的对象是谁。东风系列武器是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体现,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全球战略平衡,而不是为了侵略扩张。
“九·三阅兵”之后火遍全网的一句话:“当你拿出东风-61时,全世界都冷静了;而当
【5评论】【7点赞】
厚积薄发
必须储备有足够多的快递,足够用以覆盖,全美所有基地、全美全境和小日子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