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年,李世民重病不起,李治声泪俱下问道:“父皇,您走了,儿臣应该重用哪些人?

星河滚烫你是画 2025-10-02 04:33:57

649年,李世民重病不起,李治声泪俱下问道:“父皇,您走了,儿臣应该重用哪些人?”李世民叹了口气,忧虑地说:“有无忌、遂良在,大事你不用担心。唯独有一个人,你无恩于他,恐怕日后他无法尽心辅佐你!” 在终南山的翠微宫里,李世民躺在病榻之上,看着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的太子李治,心中充满了忧虑。 他一生戎马,开创了贞观盛世,但他太清楚,自己留下的这个国家,和他留下的这个继承人,并不完全匹配。 李治仁厚,但也失之于软弱。 “父皇,您龙驭上宾之后,国家大事,儿臣当倚靠何人?”李治哭着问,也正是李世民最不放心的事。 “有无忌和遂良在,江山社稷,你不用担心。”李世民的声音已经十分微弱。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褚遂良是刚正不阿的忠臣,这是他为儿子安排的双保险。 但他话锋一转,点出了那个最大的隐患。 “唯独有一个人,”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李世勣。此人智勇双全,是当世名将,但他一生从未犯错,所有的恩宠和提拔都来自于我。你对他,没有半分恩情。我担心,我走之后,你驾驭不住他。”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忌惮李世勣,原因有三。 其一,李世勣出身复杂,并非秦王府旧人。他最早是瓦岗军的大将,降唐后先跟从李渊,玄武门之变时,他手握重兵却严守中立。他对李唐王朝足够忠诚,但对李世民个人,却不像长孙无忌、尉迟恭那般,有着过命的私交。这份距离感,让李世民始终无法对他百分之百放心。 其二,李世勣能力太强,威望太高。他用兵如神,又深谙为官之道,在军中一言九鼎。更可怕的是,他为人极其深沉,喜怒不形于色,一生精于自保,从未站错队,也从未犯过大错。这样一个毫无破绽的军方第一人,对于性格仁弱的新君李治来说,如同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一旦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李治对他“无恩可施”。李世勣一生顺风顺水,官居宰相,位极人臣,所有的荣耀都是李世民给的。李治登基后,还能拿什么来赏赐他、笼络他呢?一个无法被施恩的臣子,也就意味着无法被控制。 看着儿子那张尚显稚嫩的脸,李世民对李治说出了他的计划:“我现在,就下旨将他贬官。” “将他无故贬为叠州都督。你仔细看着,如果他接到圣旨,毫不犹豫,即刻上路,说明他心中无怨,是可信的忠臣。” “等我死后,你再立刻下诏,将他从贬所召回京城,官复原职,并提拔为宰相。” “如此一来,无故贬黜的恶名,由父皇背了。而知人善任、力挽狂澜的恩情,就成了你这个新君给他的。他受了你这天大的恩惠,必然会对你感恩戴德,为你效死。” “可如果……”李世民的眼神陡然变冷,“如果他接到贬令后,迟疑观望,心怀不满,那就证明他有不臣之心。你,必须立刻杀了他,以除后患!” 几天后,一道圣旨从翠微宫发出,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詹事李世勣,被无故贬为偏远的叠州都督。 史书记载,李世勣接到诏书后,连家都没回,便直接打马扬鞭,奔赴那千里之外的贬所,没有一句怨言。 病榻上的李世民,听闻消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为儿子,留住了一位国之栋梁。 不久,李世民驾崩。 太子李治即位,他立刻按照父亲的剧本,将李世勣从叠州召回,并拜为尚书左仆射。 当李世勣风尘仆仆地从贬所赶回长安,再次跪在新君面前时,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感激。 从此,他对唐高宗李治忠心耿耿,并于74岁高龄率领唐军灭掉高句丽,弥补了李世民的生前遗憾。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星河滚烫你是画

星河滚烫你是画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