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蜀汉镇北将军黄权北上投魏,曹丕试探性地问他:“你舍弃刘备,难道是打算效

星河滚烫你是画 2025-10-02 03:11:20

222年,蜀汉镇北将军黄权北上投魏,曹丕试探性地问他:“你舍弃刘备,难道是打算效仿陈平、韩信的事迹吗?”黄权说:“刘备待我不薄,我不愿投降东吴,又没法回转蜀国,只好归顺曹魏。”曹丕听后大喜,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对其礼遇有加。 黄权的投降,始于一场惨败——夷陵之战。 此战,刘备亲率数万大军,沿长江南岸顺流而下,一心要为关羽报仇。同时,他任命镇北将军黄权,统领一支万人偏师,在长江北岸进军,以防备北面曹魏的偷袭。 临行前,黄权曾苦苦劝谏,认为伐吴凶险,不可轻动。但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刘备,没有听从。 黄权对刘备说:“长江水师,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臣愿为先锋,为您试探敌军虚实。陛下您应当坐镇后方,以防不测。” 刘备没有采纳,依旧让黄权负责北线。君臣二人,就此分路,却不想,这一别,竟是永别。 不久,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军全线崩溃,仅以身免,仓皇逃回白帝城。 长江南岸的蜀军主力一败,北岸的黄权瞬间成了一支孤军。东吴的水陆大军迅速截断了他的归蜀之路。前有曹魏大军虎视眈眈,后有东吴强敌截断归路,黄权和他手下的一万将士,陷入了绝境。 有部将劝他:“将军,不如我们投降东吴吧。” 黄权断然拒绝:“我深受先主(刘备)知遇之恩,岂能背蜀降吴!” 他看着绝望的将士们,做出了最后的抉择:“如今归蜀之路已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丈夫死则死矣,但要死得其所。投降东吴,是为不义。不如率军归顺北方的魏国,至少,保全了将士们的性命,也算是我对先主最后的交代。” 于是,黄权率领着他那支建制完整的军队,北上归降了曹魏。 消息传到洛阳,魏文帝曹丕亲自接见了他。 看着阶下这个蜀汉的降将,曹丕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带着审视和试探的口吻问道:“你抛弃刘备,转投于我,是想效仿古代的陈平、韩信吗?” 陈平以反复无常著称,韩信则有不臣之心。曹丕这个问题,等于是在问:“你黄权,是不是一个不忠不义的投机小人?” 回答是,等于承认自己品行不端;回答不是,又显得虚伪。 黄权听完,没有丝毫慌乱。他跪倒在地,泪流满面,用一种无比诚恳的语气答道:“臣深受先主厚恩,本应以死报国。奈何被东吴军队截断归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才选择归顺陛下。败军之将,能免死已经是万幸,哪里还敢奢望效仿古代的贤人呢?” 这番回答,堪称完美。 黄权首先表明,自己不是主动背叛,而是“不得归蜀”的无奈之举。接着,他强调自己感念刘备厚恩,所以“无降吴之意”,守住了“忠”的底线。最后,他将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表明自己只是个求生的败将,毫无野心。 曹丕听完,心中的疑虑尽数打消,龙颜大悦。 他当即起身,亲自扶起黄权,说道:“你能在危难之时,不忘旧主,不降死敌,反而选择归顺于我,这正是识时务者的忠义之举啊!” 曹丕不仅当场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更在日后对其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而远在白帝城的刘备,听闻黄权降魏的消息后,蜀中有官员上奏,请求诛杀黄权的家人。 刘备却长叹一声,制止了众人:“是孤害了黄权,不是黄权辜负了孤。他的家人,要待之如初,不可为难。” 一个降将,却同时赢得了两位敌对帝王的尊重。黄权用他的言行,诠释了三国时代最可贵的品质——忠诚与信义。 他留在蜀汉的另一个儿子黄崇,后来继承了父亲的忠烈,在蜀汉灭亡的最后一战中,与诸葛瞻一同死战绵竹,为那个他父亲一生感念的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星河滚烫你是画

星河滚烫你是画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