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大讲话上严厉批评:“中国和印度通过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要资助者。为了结束战争,美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征收一轮非常强硬的关税,这将很快停止流血冲突。 联合国大会的讲台又成了特朗普的“独角戏”。他对着全球政要抛出惊人言论,将中国和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甚至要通过征收“非常强硬的关税”迫使两国停购,声称这样“很快就能停止流血冲突”。 这番话听来义正辞严,实则满是站不住脚的荒谬与不负责任。把正常的能源贸易扣上“资助战争”的帽子,特朗普的逻辑简直是颠倒黑白。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前两大能源进口国,保障能源安全是维系国内经济运转与民生稳定的根基。 印度的选择再现实不过,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原油仅占其进口总量的2%,如今这一比例已飙升至44%,7月日均进口量更是达到207万桶的峰值,俄罗斯早已取代沙特成为其最大原油供应国。 2024年底,印度信实工业还与俄油签下十年长约,每年交易额达130亿美元,供应规模占俄油海运出口的半壁江山。中国的能源合作同样遵循市场规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只是多元化进口体系的一环,目的是对冲中东地缘风险、稳定能源成本,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会做的战略布局。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平等互利,难道因为发生了冲突,各国就要放弃自身利益,迁就美国的政治诉求?把主权国家的自主选择污名化,本质是想用霸权逻辑压制他国发展权,这样的做法与“丛林法则”有何区别? 用加征关税威胁他国结束冲突,更是暴露了特朗普对国际问题的浅薄认知。 俄乌冲突的根源错综复杂,历史积怨、地缘博弈、安全关切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绝非“谁买石油谁就该负责”那么简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第三轮俄乌直接谈判仅持续一小时便告终,双方虽在换俘等人道议题上达成共识,却在停火核心条款上仍有巨大分歧,这足以说明冲突的解决需要正视双方诉求,而非外部施压。 关税这把“武器”从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时期就曾对中国加征关税,结果不仅导致美国国内物价飙升,还引发全球贸易连锁反应。如今特朗普故技重施,以为靠关税就能逼中印就范,进而左右俄乌战局,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种将复杂国际争端简单化、工具化的做法,只会破坏国际贸易秩序,让更多国家沦为美国霸权的牺牲品,最终反噬自身经济。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口中“致力于结束战争”的美国,恰恰是冲突的“拱火递刀者”。 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欧洲盟友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从“标枪”导弹到“爱国者”防空系统,再到无人机等装备,几乎成了乌军的“弹药库”。特朗普本人更是透露,美国已与欧洲盟友达成协议,由盟友支付费用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再分发给乌克兰。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也证实,将向乌克兰移交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还联合挪威等国筹措资金增购装备,这些军援的后果显而易见。俄罗斯国防部通报显示,俄军已在乌克兰摧毁3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发射装置。 而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持续打击俄纵深目标,包括炼油厂、军备零件厂,冲突早已从局部摩擦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斯科特·卢卡斯直言,美西方的持续干预让俄乌冲突变成了“马拉松”,而非“冲刺赛”。 一边向冲突方输送武器,一边指责他国正常贸易“资助战争”,这种双重标准简直令人咋舌。美国页岩油企业通过第三方转售俄原油牟利的暗箱操作从未停歇,却对中印的公开贸易指手画脚;对自家盟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80%以上的俄气依赖视而不见,却唯独盯着中印发难。 这样的选择性批判,彻底暴露了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本质。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说到底是转移视线的政治表演。美国国内经济面临通胀压力,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拿中国和印度当“替罪羊”,既能塑造“强硬对华”的形象讨好选民,又能掩盖自身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无能。 其真实目的从来不是结束冲突,而是通过制造外部矛盾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确保美国在全球能源和地缘政治中的主导权。国际社会的眼睛是雪亮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了美国的虚伪面目,明白和平不能靠施压第三方,更不能靠输送武器,只能靠冲突双方坐下来正视分歧。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终会沦为笑柄,毕竟没有哪个主权国家会屈服于霸权压力。这场联大怪论也给国际社会提了个醒:真正的和平需要放下私利、正视责任,而非制造对立、推卸过错。美国若真有心结束战争,不如先停止军援、推动和谈,这远比挥舞关税大棒更有意义。 战争的伤口需要和平来愈合,而非霸权来撕裂。特朗普的言论或许能博一时眼球,却改变不了历史大势。在多极化趋势下,任何试图靠强权左右他国、操纵战局的做法,最终都会被时代抛弃。
中方通知友好国家,要是信不过美西方,欢迎把黄金储备送来中国?美媒最近扔出个重
【34评论】【7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