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弹棉花老汉,潜伏清东陵10余年,用自制钥匙挖空157座墓!   提起清东陵

重楼读世界 2025-09-24 19:46:00

河北一弹棉花老汉,潜伏清东陵10余年,用自制钥匙挖空157座墓!   提起清东陵盗墓,多数人脑子里冒出来的是孙殿英用炸药轰开慈禧陵的霸道场面,可很少有人知道,比孙殿英更狠的是个弹棉花的老汉。   这个叫王绍义的河北兴隆人,十八岁没了爹妈,靠走街串巷弹棉花糊口,却在清东陵周边潜伏十几年,用一把自制的钢板钥匙,把157座皇亲国戚的陵墓挖了个底朝天。   他没孙殿英的枪杆子,却靠着藏在棉絮里的算计,把盗墓做成了一场有组织、有掩护的“生意”。   王绍义的盗墓不是一时起意,而是十几年磨出来的“功夫”。从二十多岁起,他挑着弹棉花的担子围着清东陵转,哪片坡下埋着嫔妃,哪道墙后是墓道口,他比守陵人的后代还清楚。   弹棉花是个好幌子,农户家院子里支起弓弦,他手上弹着棉花,耳朵里听着村里的老话,比如“村西头那片松树林,老辈说是给王爷看坟的”,夜里就揣着灯笼去踩点,在可疑的地方做上记号。   清东陵的地宫石门都有讲究,关门时会有石条自动卡住,孙殿英用炸药炸,王绍义却想走“巧劲”。   他借着修弹棉花工具的由头,在铁匠铺打了几根厚钢板,磨成直角弯的形状,反复试验怎么从门缝伸进去,把卡住石门的石条挪开。   这把被他藏在工具箱底层的“钥匙”,后来成了打开百座陵墓的利器。   真正让王绍义得手的,不是钥匙多好用,而是他把“人”算计得透。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东陵的看守成了真空,守军撤了,伪警察散了,八路军忙着打仗顾不上这儿。   王绍义知道机会来了,可他没自己单干,先找了当地民兵杨芝草,塞过去几颗从陪葬墓外围捡的猫眼石,又拉上了懂陵寝结构的守陵人后裔关会增。   这还不够,他又用珠宝把区里的公安助理赵国正拉下水,打着“斗争皇上大地主”的旗号,让盗墓成了“名正言顺”的事。   有干部撑腰,他胆子更大了,甚至鼓动村民加入,按“出力多少”分赃,把周边村子搅得乌烟瘴气。   这群人作案比孙殿英隐蔽得多。他们专挑夜里或阴天动手,挖墓道的土用草席盖着,下雨一冲就没了痕迹。   王绍义带着人先去咸丰的定陵试手,用自制钥匙轻松挪开石门,里面的金银珠宝装了好几麻袋。尝到甜头后,他们连着挖了康熙的景陵、慈安太后的陵寝,连香妃墓都没放过。   盗出来的宝贝藏在弹棉花的棉包里,挑着担子走在路上,遇到盘查就说是收的旧棉花,没人会往盗墓上想。   有次他们挖一座贝勒墓,从半夜挖到天亮,把金簪银镯用棉花裹严实,大白天就挑着担子回了村,路上的巡逻兵瞅着他满手棉絮,挥挥手就放行了。   这些人只认金银,根本不管文物的价值。墓里的瓷器被随手砸破,字画撕成碎片,有村民拿回家当引火纸,更有甚者把玉制的摆件当成普通石头扔在院子里。   王绍义把盗来的珍珠换粮食,银器卖给铁匠铺熔了打农具,那些刻着年号的玉器、镶着宝石的首饰,就这么在民间流散,很多至今没了踪影。   清东陵里总共埋了161位皇室成员,最后只有顺治的孝陵没遭毒手,不是王绍义手下留情,是传说顺治墓里没藏财宝,不值得他动手。   王绍义的猖獗没能一直藏住。1945年底,清东陵被盗的消息还是传开了,连末代皇帝溥仪都写信投诉。公安机关很快展开抓捕,团伙里的张尽忠、赵国正等人陆续落网,可王绍义靠着同伙通风报信跑了。   他躲在兴隆县的山里,偶尔还敢出来弹棉花,以为能混过去。直到1950年冬天,公安人员在遵化的一个破窑里把他抓了现行。   审讯时他还嘴硬,说自己“没炸墓,只是拿点东西”,可157座陵墓的残破不会说谎,那些散落的尸骨、被毁坏的棺椁,都是铁证。   1951年3月,王绍义在景陵的大牌楼前被枪毙,和他一起伏法的还有五个主犯,算是给被盗的陵墓有了个交代。   可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再也没法收拾。那些被盗的文物,有的被走私到海外,有的毁在民间,只有极少数能被找回来。   前几年公安部追回过一批康熙温僖贵妃墓的被盗首饰,金累丝凤钿、龙首簪件件精美,可这只是冰山一角。   王绍义当年盗走的宝贝,大多连记载都没有,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带起的坏风气,让清东陵后来又遭了好几次盗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保护,这片皇家陵园才彻底安宁下来。   现在去清东陵,那些修复过的陪葬墓里,还能看到被撬动的石门痕迹,工作人员说,很多墓的结构已经没法复原了。   王绍义这个弹棉花的老汉,用一把自制钥匙打开的不仅是陵墓大门,更是战乱年代文物保护的漏洞。   他不是什么传奇人物,就是被贪欲迷了心的罪人,而那些永远找不回来的文物,才是最让人可惜的损失。

0 阅读:164

猜你喜欢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