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到农妇家时,农妇却说:“军爷,

重楼读世界 2025-09-24 16:45:58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家,没想到敌人搜查到农妇家时,农妇却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满门忠烈应受万人敬仰,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给毛主席做了干妈,自己的5个孩子都为了革命奉献生命。   1933年9月的湖北通城黄袍山,秋风卷着山雾刚漫过村口,国民党“铲共团”的脚步声就砸破了山村的宁静。   奸细告密说毛主席正在村里,敌人荷枪实弹地挨家搜查,最终踹开了农妇黄菊喜的木门。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这个刚失去长女不久的母亲没有躲闪,反而指着身边的次子吴朝炳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就是他。”   这句话让躲在里屋的毛主席攥紧了拳头,也让吴朝炳瞬间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他挺直腰杆站在原地,没等黄菊喜再说一句话,就被敌人拖出门外。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黄菊喜扶住门框才没倒下,她知道,这是自己送走的第二个孩子。   很多人后来只说她是“英雄母亲”,却很少有人想过,这个12岁就做童养媳、丈夫早逝后靠乞讨养活五个孩子的女人,哪来的勇气赌上最后一点骨肉?   答案藏在两年前红军进村的那个清晨。1930年,红十六军进驻黄袍山夜珠窝,带来的不只是口号,还有实实在在的改变。   以前黄菊喜带着孩子讨饭时,地主家的狗都敢追着咬,红军来了不仅帮她分了三亩薄田,还让她的大儿子吴朝义进了扫盲班。   要知道,在这之前,通城的女人别说认字,就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黄菊喜第一次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土地证时,对吴朝义说:“红军是来给咱穷人撑腰的,你去当兵,跟着他们干。”   那时候的黄菊喜,还没意识到革命会让她付出多大代价。   1931年,长女吴凤桂在大盘山战斗中被俘牺牲,敌人把尸体扔在村口示威,黄菊喜连夜冒雨把女儿拖回来埋了,第二天照样帮红军缝军鞋。   有人劝她别再让孩子去拼命,她却指着村里新立的妇女会牌子说:“以前咱女人是根草,现在能当干部、能分地,这日子是红军给的,咱得护着。”   紧接着,她又把次子吴朝炳、三子吴朝福和小女儿吴满桂送进了红军队伍。   1933年毛主席来黄袍山,是受李海连邀请指导苏维埃工作,黄菊喜早就听说过这位“为穷人说话的毛委员”。   那天敌人包围村子时,毛主席本想往深山转移,黄菊喜拉住他说:“山里岔路多,我儿子在这当过向导,我家最安全。”   她把毛主席藏进柴房的暗格,刚收拾好痕迹,敌人就闯了进来。面对盘问,她没有丝毫犹豫,把次子推了出去。   在她心里,保护能给更多人带来希望的毛委员,比保住自己的孩子更重要。   吴朝炳牺牲后,黄菊喜的苦难才刚刚开始。1934年,长子吴朝义在反“围剿”中身中七弹牺牲;1936年,三子吴朝福被叛徒出卖,与敌人同归于尽;1937年,小女儿吴满桂在送信途中被杀害。   五年里,五个孩子相继离世,敌人还把黄菊喜抓进牢里,用了三十多种酷刑逼她招供,可她咬着牙没吐露半个字。   后来她逃进深山,住山洞、吃野菜,却还偷偷给留在山里的游击队员送粮食,有人问她图啥,她摸出怀里磨得发亮的土地证说:“孩子们是为这个死的,我得守住。”   新中国成立那天,黄菊喜站在村口听广播,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她抱着五个孩子的牌位哭了整整一夜。   她没有像旁人想的那样等着享福,反而主动参加清匪反霸,抗美援朝时把打草鞋赚的钱全捐了出去,农业合作化后七十多岁还下地干活。   1959年,77岁的她被邀请到天安门观礼,见到毛主席时,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只是说了句:“孩子们要是能看到今天,就好了。”   毛主席握着她的手,仍像当年那样叫她“干妈”,这个称呼不是仪式,是对她付出的最高认可。   现在说起黄菊喜,很多人只记得“满门忠烈”这四个字,却忽略了她的选择从来不是盲目的。   她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一个尝够了苦难的母亲,当红军让她第一次看到“人”的尊严,她就愿意用一切去守护这份尊严。   她送孩子参军,不是为了虚名,是因为知道只有革命成功,孩子们才不用再当童养媳、不用再乞讨;她保护毛主席,不是因为他是“大人物”,是因为知道这个人能让更多像她一样的穷人过上好日子。   1971年黄菊喜去世时,人们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了那张皱巴巴的土地证,还有毛主席当年送她的搪瓷缸。   墓碑上刻着“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这不是夸张的赞誉,是她一辈子的写照。   她的伟大,不在于牺牲了多少,而在于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她始终相信光明,并用 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光明铺路。   资料:咸宁日报,英雄母亲黄菊妈

0 阅读:0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