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谈好,朝鲜官宣 朝鲜方面在23日公开报道,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1日回电中国,就此前中方致电庆祝朝鲜建政77周年表示感谢,同时强调,会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9月9日是朝鲜国庆77周年纪念日,平壤的万寿台铜像前挤满了献花的民众,主体思想塔夜晚的烟花照亮江面,全国各地都在以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形式庆祝这一节点。 就在这一重要时刻,中方高层向朝鲜发出贺电,其中“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的三个“好”,被外界解读为对两国关系的明确战略定位。 这份贺电并非孤立的礼节性表达,其时间节点恰好卡在金正恩结束访华后的第五天——这位朝鲜最高领导人月初刚应邀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度过54小时的密集互动后返回平壤。 金正恩的回电精准回应了中方的战略信号。他在电文中明确的“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并非空泛的外交辞令,而是对两国近期高层共识的落地呼应。 在访华期间的会谈中,金正恩已作出承诺,将在台湾、涉藏、涉疆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立场;中方则同步表态,将一如既往支持朝鲜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种核心利益上的双向支撑,构成了此次函电互动的坚实基础,让“友好合作”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战略互信。 外界更关心的是,“进一步发展”具体指向哪些领域。鸭绿江畔的边城丹东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这座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通过中朝友谊桥与朝鲜新义州相连,这座总长940余米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如今已是两国贸易的“大动脉”。 在丹东国际商贸城,身着朝鲜服饰的工作人员邹明月介绍,朝鲜产的酒水、护肤品、油画等商品常年热销,其中“春香”牌化妆品更是时常供不应求,这个源自朝鲜新义州化妆品厂的品牌,仅凭人参皂和透明香皂就拿下了大量海外订单,工厂年产香皂已达6000吨。 经贸往来的热度不止于此,跨境基础设施维护、防疫信息共享等务实合作已在边境地区陆续落地,这种“少说多做”的风格正是中朝关系成熟的标志。 人文交流的深度同样超出预期。辽东学院教师黄丽曾三次赴朝,在平壤外国语大学担任中文教师,她培养的千余名学生如今已成为中朝交流的生力军。丹东新区美术馆与朝鲜金坪艺术馆联合举办的“中朝艺术家联展”常年吸引参观者,朝鲜画家的写实作品因贴近民众审美而广受好评。 就连饮食文化也在悄然融合,安东老街的“金珠打糕店”里,传承人金珠将丹东草莓与传统朝鲜打糕结合,开发的新式甜点既留住了民俗根脉,又赢得了年轻消费者青睐,她连续八年开设的公益课堂,更让这门手艺成为民心相通的纽带。 夜晚的鸭绿江边,中国游客能听到对岸传来的朝鲜语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相通的歌声消解了语言隔阂,这正是两国文化共鸣的生动写照。 这份合作热度背后,是中朝友谊历经考验的历史根基。92岁的志愿军老兵刘吉惠至今记得,1951年她在朝鲜养伤时,当地民众即便自家困难,也会把最好的物资留给她,伤愈后双方文艺工作者还互相学习舞蹈技艺编排节目。 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一件件展品,虎山长城“一步跨”景观见证的边境安宁,都在诉说着两国在革命年代铸就的生死情谊。这种情谊并非停留在历史记忆中,而是转化为当下的现实支撑——当美韩军演将半岛局势推向紧张,中方的三个“好”如同给地区稳定钉下的“定海神针”,让朝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拥有更稳定的战略后方。 此次函电互动更打破了国际社会的诸多误读。此前不少西方媒体炒作“俄朝关系走近,中朝关系遇冷”,但金正恩访华后的密集高层互动给出了明确答案。 中朝关系从来不是基于短期利益的权宜之计,而是植根于历史积淀与战略互信的长期协作,双方从不依赖频繁的公开造势,而是在关键时刻以实际行动传递支持信号。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此前呼吁美方释放善意推动半岛对话,这份倡议能获得朝鲜回应,正是源于两国之间的信任桥梁——中国既了解朝鲜的核心关切,又能凭借国际影响力协调各方立场,而稳固的中朝关系正是这一桥梁的基石。 从建政77周年的国庆庆典到跨越国界的经贸联动,从高层函电的战略默契到民间交往的温情细节,中朝两国正在用行动续写友谊篇章。 金正恩在回电中强调的“进一步发展”,早已不是抽象的外交表述,它是中朝友谊桥上往来的货运列车,是丹东市场里热销的朝鲜商品,是两国艺术家共绘的画卷,更是东北亚局势动荡中不变的稳定锚点。 正如《中朝友谊之歌》所唱,共同的理想与经历早已将两国团结得无比坚强,这种情谊在新时代的务实合作中,正焕发出愈发鲜活的生命力。
和中国谈好,朝鲜官宣 朝鲜方面在23日公开报道,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1日回电中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3 19:01:17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