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公布弹射当天,中国防长在北京,对来访的美国人说了一席话! 2025年9月

云景史实记 2025-09-23 15:09:57

福建舰公布弹射当天,中国防长在北京,对来访的美国人说了一席话! 2025年9月22日,注定是一个在人民军队建设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天。至于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中方公布了福建舰弹射的相关画面,包括歼-35在内的多型军机成功执行任务。 中国海军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画面震惊世界。歼 - 35 隐身舰载机、歼 - 15T 弹射型战斗机和空警 - 600 预警机依次从甲板腾空而起,这不仅是中国航母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更让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成员史密斯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举行闭门会谈。这场 “时间重叠” 的会面,背后暗含着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刻玄机。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究竟有多先进?简单来说,它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而且直接跳过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交流电方案,采用更高效的直流电系统。 这种技术跨越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提升:歼 - 35 可以携带 6 枚霹雳 - 15 中距空空导弹以 “满油满弹” 状态起飞,作战半径超过 1300 公里,而美国 F-35C 只能携带 4 枚 AIM-120 导弹,作战半径不足 1100 公里。 更关键的是,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高达 60%,是美国福特级的 10 倍,且故障率更低。 这种技术代差在实战中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当美国航母还在为电磁弹射器故障焦头烂额时(福特级自服役以来弹射成功率不足 70%),福建舰已经可以在 15 分钟内完成冷启动,每小时出动 40 架次舰载机。 再加上空警 - 600 预警机的加入,福建舰编队的预警范围覆盖半径超过 500 公里,能同时跟踪 200 批目标,这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的 “第一岛链” 防御体系面临被穿透的风险。 而史密斯代表团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访华绝非偶然。就在一个月前,美国智库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报告警告:中国空军 2025 年将接收 120 架歼 - 20 系列战机,而美国同期仅能生产 42 架 F-35A,产能差距近 3 倍。 更让美国焦虑的是,福建舰编队与东风 - 26 反舰弹道导弹、鹰击 - 20 高超音速导弹形成的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体系,已经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航母战斗群失去了传统优势。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代表团此行带着两个目的:一是试探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底线,二是寻求与中国建立军事沟通机制以避免误判。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在中国防长董军那里碰了钉子。 董军在会谈中明确指出,中美两军关系要发展,必须坚持 “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并特别强调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外部势力无权干涉”。这种强硬表态与此前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立场一脉相承,显示出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意志。 福建舰的亮相和美国代表团的访华,本质上是中美战略竞争的缩影。从 2012 年辽宁舰服役到 2025 年福建舰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用 13 年时间走完了美国海军 50 年的发展道路。 这种 “中国速度” 背后,是国家战略定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当美国还在为 F-35C 的隐身涂层脱落、福特级的电力系统故障头疼时,中国已经实现了歼 - 35 的量产和电磁弹射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军的发展并非孤立的军备竞赛。福建舰编队与火箭军、空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正在形成:空警 - 600 可以为东风 - 26D 提供目标指示,歼 - 35 则能前出数百公里实施隐身突袭,这种 “侦 - 控 - 打 - 评” 一体化作战体系,让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逐渐消失。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所言:“中国正在用‘反体系’战术颠覆美国主导的海洋秩序。” 回顾历史,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前,美国情报部门曾截获大量异常信号,但傲慢与偏见让他们忽视了这些警告。今天的美国似乎正在重蹈覆辙:一边指责中国 “军事不透明”,一边对福建舰的技术突破选择性失明。 当史密斯代表团在北京试图用 “对话” 换取战略缓冲时,他们或许应该听听董军防长的忠告:“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摒弃零和思维。” 2025 年 9 月 22 日这一天,注定将载入中国海军史册。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母事业进入新纪元,更向世界宣告:一个拥有强大国防力量的中国,正以自信从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突破是最有力的宣言,而福建舰,就是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 “定海针”。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