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新中国建设中有哪些贡献】 东北堪称新中国建设的大功臣。它

茶润平常心 2025-09-23 14:51:47

【东北在新中国建设中有哪些贡献】 东北堪称新中国建设的大功臣。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第一个五年计划里,156个苏联援建项目有54个落户东北。像鞍钢、大庆油田、长春一汽等标志性企业,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从1950 - 1980年,东北支援全国钢材5亿多吨,还调迁各类人才近173万人。而且东北向全国输出技术和管理经验,鞍钢就助力了武钢、攀钢的建设。 就攀钢而言,它是“大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鞍钢功不可没。鞍钢就像老大哥,把东北的钢铁火种带到了西南,助力打造出“攀枝花奇迹”。 2010 年鞍攀重组,这一跨地区的重大整合备受瞩目。此后,攀钢在鞍钢集团统一领导下,实现资源、管理、技术、人才等全方位融合。比如在文化上,鞍钢推动攀钢铸牢“同一个鞍钢,同一个梦想”的文化共识。在助力武钢建设方面,鞍钢或许也通过技术交流、人才输送等方式,为武钢发展添砖加瓦,共同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 农业上,东北是国家粮仓,黑土地占全球1/4,粮食产量超全国1/5,每年调出商品粮约占全国1/3。大豆产量占全国40%以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说,没有东北,就没有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稳定的粮食供应。 东北在“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中有着特殊地位。沈阳作为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前方的后方和后方的前方”。抗美援朝期间,沈阳人民贯彻“边打、边稳、边建”方针,全城动员、全民参与,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整个东北也是志愿军的重要战略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和人力支持。彭老总曾说抗美援朝的胜利主要来自于东北,足见东北贡献之大。东北人民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支援战争中,铸就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新中国建设中,东北人才对全国的支持功不可没。解放战争时,东北野战军80万主力等入关作战,为解放全中国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更是倾尽全力。 从1950年到1980年,东北调迁各类人才近173万人,支援全国各地钢材5亿多吨。像黑龙江的一重支援德阳建设二重,哈尔滨“三大动力”对口援建德阳的相关工厂。经典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还赶赴德阳工作,创作了多部作品。可以说,东北人才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全国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添砖加瓦,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功臣。 持力度极大。1945 年全国 141 所高校,东北就占 80 所,以 7.4%的人口占全国高校总数 57%。建国初期,东北率先建重工业基地,围绕此布局加强高教建设,像大连工学院等知名高校成立。 在支援内地建设时,东北高校资源和人才也不断输出。1964 - 1979年三线建设,东北迁移企事业单位200多个、援建项目300多个、输送人才100多万。东北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却也透支了自身发展后劲,这份功劳不该被遗忘。 比如宁夏理工学院,2013 年教育部将其列入国家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东北大学对口支援。两校合作始于 1997 年,在长达 17 年的合作里,东北大学凭借自身优势,从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到联合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让宁夏理工学院在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进步显著。 东北现在的发展状况也有不少亮点。从经济数据看,2024年前三季度,辽宁地区生产总值22549.9亿元,同比增长4.9%,是东北三省中唯一增速跑赢全国的,且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赶上或超过全国。黑龙江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吉林同比增长4.1%。 交通建设上也有大突破,沈白高铁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辽宁将成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吉林通化、白山也将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曾经东北在普铁时代是佼佼者,高铁时代一度“慢”了下来,如今高铁建设找回“速度”,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沈飞歼35这一亮相可太惊艳了!2025年7月央视记者探访沈飞机库,本想报道歼 - 15T,结果歼35在背景里一排排出镜,直接抢了风头。这画面一出来,网络瞬间炸锅,大家都猜测中国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是不是进入量产阶段了,毕竟从FC - 31等到歼35,等了十几年。 而且歼35还有技术亮点,它的舰载机采用集成中央杆设计,和空军型的侧杆操作系统不同。在侧杆广泛应用于现代化战机的当下,歼35舰载机选集成中央杆,是因为沈飞深入研究了分布式中央杆的缺陷。不得不说,沈飞这实力真是杠杠的!

0 阅读:0
茶润平常心

茶润平常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