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1年司马懿自知活不了多久了,想起曾被自己斩杀的曹家1000多口人,临死前,他给儿孙留下了两个无比英明的遗嘱:理好国政,司马家后人一律不准上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但要说谁最能熬、最能藏、最能算计,司马懿绝对榜上有名,别看他一辈子权倾朝野、杀伐果断,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他却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身后之事简单到极致,不立碑、不种树、不许后人祭扫,甚至连家人都不许靠近自己的坟墓,厚葬成风的三国时代,人人都想着死后风光,司马懿却像一阵风一样,把自己藏得无影无踪,让后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司马懿的这一切安排,背后藏着说不尽的隐忧和复杂的心思,他年轻时入仕,是被曹操三番五次请出山的,那时,他表面上温文尔雅,暗地里却极为谨慎,进了曹氏门下,他并没有立刻展露锋芒,而是处处低调,装病、推辞、只做分内之事,正是这种深藏不露,让他在风云变幻的权力场里活得久,也活得明白。 随着岁月推移,司马懿逐渐展现了自己的手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换人,他总能稳稳站在朝堂中央,尤其是曹叡临终前,把年幼的皇帝托付给他,司马懿彻底控制了朝政,成为真正的幕后掌权者,但他并没有急于表现自己,反而更加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走得格外隐忍,外人看他是忠臣,其实他早已在心里盘算着属于自己的江山。 真正让司马懿“一战成名”的,是高平陵那场政变,那一年,曹爽带着小皇帝和一众大臣出城祭祖,洛阳城里防备空虚,司马懿装病多年,这时突然“康复”,带着死士一举控制京城要地,他用最快的速度掌控局势,把曹爽一家连根拔起,曹氏宗族七千余人一夜之间消失,政变干净利落,权力彻底归于司马家,可也正是这场腥风血雨,让司马懿的名字和冷酷、算计、无情彻底绑在了一起。 他对权力的把控到了极致,但这份极致背后,是无穷的担忧和不安,高平陵变之后,朝野震动,无数士族心生寒意,司马懿看似笑到最后,其实活得极为小心,晚年时,他常常被噩梦惊醒,梦里全是被他清算的曹氏宗族,白天里,他表面安然,夜深人静时却难以入眠,这样的精神压力,让他不得不为自己和家族多想几步。 他深知,自己靠着杀戮和背叛上位,死后未必能保得住清净,古人最怕的莫过于死后被人挖坟鞭尸,司马懿见识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他曾在辽东平定叛乱时,下令屠杀数千人,自己也怕死后被仇家报复,更何况,他发动政变用的正是人家祭祖时的大好时机,谁敢保证将来不会有人趁司马家祭扫时候故技重施?所以,司马懿干脆切断一切可能的隐患,别说风光大葬,连个祭奠的机会都不给后人。 他的这些安排,看起来冷酷无情,实则步步为营,司马懿甚至不允许任何妻妾与自己合葬,生怕有人借机怀念、聚众、动摇司马家的根基,他对家族的安排严苛到了极点,完全不留情面,有人说他心狠手辣,其实在乱世中,能活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仁慈的,而是最懂得防范和自保的那一个。 然而,司马懿的深谋远虑,真能彻底保住司马家吗?事实证明,权力得来不易,守住更难,司马家确实在他死后夺取了天下,晋朝建立,子孙登上皇位,可好景不过几十年,家族内部争斗愈演愈烈,“八王之乱”让司马家自相残杀,最终把北方江山拱手让人,司马懿当年担心的事情,换了一种方式应验了,不是仇家鞭尸,而是自家人相互屠戮,王朝迅速崩塌。 司马懿的无墓安排,成了后世难解的谜团,有人说他狡诈,有人说他聪明,也有人替他叹息,首阳山野地上,导游指着一片荒草地,说这里埋着司马懿,其实谁也不知道真相,至今,没有人能确切找到他的墓地,或许,这正是司马懿最满意的结局——既不让仇人得逞,也不给后人借题发挥的机会,把一切都带进了坟里,留给后人无尽猜测。 回头看,司马懿的一生,始终在算计和被算计之间徘徊,他年轻时谨慎,壮年时果断,老年时多疑,最后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保护自己,他不是不爱家人,也不是不懂人情,只是乱世太险恶,他只能选择最保险的路,司马家能否长治久安,他未必真的相信,只能尽力把一切做到极致。 信息来源:上游新闻——一生唯谨慎的司马懿
魏国大将军曹爽生活腐化堕落,一日,他竟然趁酒劲私自入宫,当着8岁小皇帝曹芳的面,
【3评论】【7点赞】
用户10xxx12
司马懿老谋深算,死后无墓仇家就无处下手,曹阿瞒七十二疑冢就落了下乘,,有耐心的一座一座挖,终有一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