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冲突开始,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就逐年下降,已经从最开始的30%下降到如今的8

冷紫叶 2025-09-21 15:33:00

从俄乌冲突开始,乌克兰对华粮食出口就逐年下降,已经从最开始的30%下降到如今的8% 这种“断崖式”的下跌,让乌克兰在粮食出口上损失巨大,泽连斯基也将此变化归结到我们身上,并在演讲时暗示我们“见死不救” 可这事儿真能怪到中国头上吗?仔细扒一扒前因后果,就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多着呢。 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乌克兰的农田就成了重灾区,东部和南部那些种粮大户集中的地区,炮弹满天飞,收割机根本没法下地,2021年还能收8600万吨谷物的好年景,到2023年就只剩不到四千万吨了,连一半都没保住。 农民们别说买化肥种子,连柴油都凑不齐,有些地干脆就荒着没人管,小麦产量跌得更惨,2023年估计就1500万吨,连2021年的零头都不够,地里长不出东西,就算想出口也没货啊,这总不能赖别人吧? 粮食少了,运出去的路也被堵得死死的,黑海那边原本是乌克兰粮食出海的生命线,冲突一开始就成了战场。 2022年夏天,他们好不容易靠联合国和土耳其斡旋,签了个黑海港口协议,总算让三千多万吨粮食运了出去。可这协议没能撑多久,2023年7月俄罗斯说不干就不干了,理由是自家粮食和化肥出口的问题没解决。这一下,乌克兰的粮食船又被困在港口里动弹不得。 虽然乌克兰后来自己搞了个"人道主义走廊",想让船从敖德萨这些港口溜出去,但风险大得很。俄罗斯的军舰就在附近转悠,航运公司哪敢拿船和船员的性命冒险。 实在要运的话,就得绕远路走南非好望角,原本一个月能到的航程,硬生生变成四十多天,运费也翻了好几倍。这么一来,乌克兰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就没了价格优势,中国进口商自然要多掂量掂量。 这时候再看中国这边,粮食进口早就不是单靠哪一国了,这几年从巴西买的玉米占了一半还多,大豆更是七成来自巴西,阿根廷也开始给咱们送小麦和玉米,这些南美国家的粮食品种好,价格也合适,运输路线还安全。 其实,这都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谁家粮食又好又便宜又好运,自然就买谁家的,中国这么大的进口量,总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怎么办? 再说了,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份额降了,但从全球其他地方买的量并没少,2024年光玉米就进口了一千多万吨,只是来源地换了换,这两年国际粮食市场本来就波动大,美国那边动不动就搞关税小动作,中国肯定要找更稳妥的供应渠道。巴西这些年农业发展快,产量足,又愿意和中国长期合作,进口量涨起来很正常。 泽连斯基把责任推过来之前,怎么不想想自家粮食出口最大的拦路虎是谁,俄罗斯要是不退出黑海协议,不封锁港口,粮食不就能顺顺当当运出来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初为了保住这个协议,多次跟普京沟通,甚至提出帮俄罗斯解决粮食出口的障碍,可人家就是不松口。现在把账算到中国头上,未免有点转移视线的意思。 其实中国一直没少帮乌克兰,冲突刚开始那会儿,就给了不少人道主义援助,后来也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采购过乌克兰的粮食。但这种帮助得是双方都方便才行,总不能逼着中国企业高价买运不出来的粮食吧?国际粮食贸易讲究的是你情我愿,强买强卖的事儿做不长久。 最近红海那边又不太平,商船遭袭击,从欧洲和黑海过来的船更难走了,这对乌克兰的粮食出口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指责别人不买粮,不如想办法解决自家粮食运不出去的根本问题。 要是能有安全的运输通道,有合理的价格,相信中国进口商也不会放着优质粮食不买。 说到底,乌克兰粮食出口下滑是多重因素凑到一起造成的,战争毁了农田,断了运输线,国际市场又有了更合适的替代品,这些都不是中国能左右的,泽连斯基与其在演讲里暗戳戳地抱怨,不如把精力放在怎么恢复生产、打通运输通道上。 毕竟真要解决问题,还得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光靠说几句漂亮话可填不饱肚子,国际社会能帮的都会帮,但最终还是得靠乌克兰自己创造稳定的粮食生产和出口环境。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