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柴绍对公主说:"两个人一起走会引起怀疑,而你一人在长安也不安全,该怎么办?" 这不是一句寻常的话,背后藏着的是一整个天下动荡的预感,隋朝已经病入膏肓,民不聊生,地方割据,烽烟四起。 李渊在太原掌握兵权,手下有儿子李世民等得力将领,也有多年积攒的人脉,可就差一个契机,一个让他从忠臣转身为问鼎者的机会。 长安城里,柴绍和公主深知局势危急,史书中记载,柴绍选择先行离开,藏身于民间,随后公主伪装身份,借助影响力秘密策动周边的旧部和忠义之士,她不是坐等父亲安排命运,而是主动出击。 平阳公主当时不过二十岁上下,却有胆识有谋略,她一路南下,拉起义军,最终在山西一带组织起上万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为“娘子军”。 虽然名字听着温柔,战斗力却不容小觑,有说法认为她的军队击退多次地方官军围剿,成为李渊起兵初期最重要的外围支援。 柴绍虽先行一步,却并未脱离战局,他在陕北一带活动,为李渊打通与关中之间的联系。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其实心里也没底,虽然看似兵强马壮,但朝廷的眼线遍布各地,一旦风声走漏,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把女儿和女婿召来,是在赌一口气,也是在稳住后方,历史上不少起兵失败的例子,都是亲属被朝廷控制,导致投鼠忌器,败局已定。 而平阳公主和柴绍,正是李渊最信得过的人,公主是皇族出身,言行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她却能从容周旋,反将一军。 柴绍则是世家子弟,熟悉兵法,也了解各地势力,两人配合默契,一个内应,一个外援,为李渊打开了通往长安的大门。 等到李渊兵临长安城下,隋炀帝还在江都沉迷声色,毫不知情,而长安的局势,早已被平阳公主暗中掌控。 她与本地的士族、旧臣建立联系,甚至劝降部分守军,减少了大量伤亡,李渊入城后,封她为“陇西郡主”,后又加封为“平阳昭公主”。 可惜好景不长,平阳公主在李渊称帝不久便去世,年仅二十多岁,传说她是因积劳成疾,也有说法认为患病多年,无论如何,她的贡献早已写进了初唐的基石。 柴绍则继续在唐初担任要职,镇守西北,为李世民登基提供了重要支持,他与平阳公主的关系,被后人称为“乱世佳偶”,不是因为他们多浪漫,而是因为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做出了最稳的选择。 他们的出现,让本应孤注一掷的太原起兵,多了一份胜算,这也让人明白,真正的权力游戏,不在朝堂上争个你死我活,而在准备阶段就布好了局。 很多年后,有人问李世民:“你父皇起兵时,最信任的是谁?”他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有的人虽早逝,但功业长存。” 主要参考资料:《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平阳公主》、《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你能想象吗?明朝守卫北方长城的士兵,日常竟然靠啃带着孔洞的烧饼填肚子,想吃口肉更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