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八路军帮助卫立煌部突围。卫立煌不禁慷慨:“你们这个团算是报废了!”不料一旁的杨勇解释:“上面只有一个连?”卫立煌大惊:“别开玩笑!一个连怎能挡住日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8年的春天,山西境内战云密布。 日军步步紧逼,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领的部队在转移途中,意外陷入重围。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日军不仅切断了退路,还炸毁了渡河必经的桥梁。 卫立煌的指挥部被困在汾河岸边,四面楚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卫立煌决定向附近的八路军115师求援。 686团团长杨勇接到命令后,火速率领部队赶往指定地点。 杨勇的部队在山地行军方面很有经验,他们抄小路、越山岭,以最快速度抵达了卫立煌部队所在位置。 当时日军正在缩小包围圈,炮火越来越密集。 杨勇果断下令:由第二营第五连占领白儿岭制高点,负责阻击追兵,其余部队掩护卫立煌指挥部转移。 白儿岭地势险要,一条狭窄的山路蜿蜒其间。 五连连长宫永禄带领战士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岩石和树木构筑简易工事。 他们刚做好准备,日军的先头部队就出现了。 日军显然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阻击,队伍行进得比较松散。 五连战士沉着应战,待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后,突然开火。 步枪、机枪一齐怒吼,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弄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 但日军很快调整部署,组织起更加猛烈的进攻。炮弹呼啸着落在阵地上,掀起阵阵烟尘。 卫立煌在撤退途中,不时用望远镜观察白儿岭方向的战况。 从远处望去,只见山头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 他不禁为阻击部队捏了一把汗,以为八路军至少投入了一个团的兵力。 随着队伍逐渐远离交战区域,炮声渐渐远去,卫立煌的心情却越发沉重——他以为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恐怕凶多吉少。 当部队安全到达八路军防区后,卫立煌立即找到杨勇,关切地询问阻击部队的情况。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杨勇告诉他担任阻击任务的仅仅是一个连的兵力。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连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以较小的伤亡顺利返回,还带回了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 卫立煌深受震撼。 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深知日军战斗力之强。 按照以往经验,国民党军队通常要以数倍兵力才能与日军相抗衡。 而八路军一个连竟然能够阻挡日军大量兵力的进攻,这简直不可思议。 这件事让他对八路军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次战斗后,卫立煌对八路军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他主动向八路军提供了一批军需物资,包括机枪、子弹和手榴弹等。 这些物资及时补充了八路军的装备缺口,为后续的抗日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时间推移,卫立煌与八路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938年4月,他访问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延安期间,他还特意前往医院,探望了因伤住院的115师师长林彪。 当了解到八路军缺乏武器装备时,他当即表示要给予支援。 回到西安后,他不顾部分同僚的反对,坚持为八路军调拨了大量军火物资。 解放战争期间,卫立煌被蒋介石派往东北指挥作战。 但此时的他已不再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而是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卫立煌被蒋介石撤职查办。 然而他拒绝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于1949年隐居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于1955年回到大陆,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欢迎。 他后来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1960年在北京病逝,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的人生轨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也展现了一位爱国将领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转变。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巧用神兵战日寇:杨勇在抗战中的三大传奇)
抗战时,八路军帮助卫立煌部突围。卫立煌不禁慷慨:“你们这个团算是报废了!”不料一
尔说娱乐
2025-09-19 12:4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