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告知中俄,已经不再寻求南北统一了,地图已经开始“去韩国化”了。 说白了就是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8 15:03:22

朝鲜告知中俄,已经不再寻求南北统一了,地图已经开始“去韩国化”了。 说白了就是告诉中俄以及全世界,朝鲜已经不想去统一韩国了,现在就是要跟韩国撇开界限,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   翻开朝鲜最新版的官方地图,变化一眼就能看出来。过去标着“南朝鲜”的半岛南部区域,现在换成了“韩国”的标注,颜色也改成了和中国、俄罗斯一样的灰色,明明白白当成外国领土来处理。   平壤各级党部墙上的旧地图被悄悄换下,新挂上的版本里,三八线不再是临时分界线,反而成了被刻意强化的永久国界。这种地图上的“切割”,比任何声明都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朝鲜是真打算和韩国在名义上彻底撇清关系了。   追溯起来,这场政策转向早在2024年就露出苗头。那一年,朝鲜先是炸毁了连接南北的京义线和东海线部分路段,彻底切断了双方的陆路交通。紧接着,最高人民会议宣布废除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等专门处理韩朝事务的机构,连过去签订的经济合作协议也一并作废。   金正恩在年底直接表态,称朝韩之间已经不是同族关系,而是敌对的交战国。这一系列动作层层递进,到2025年的地图改版,不过是水到渠成的最后一步。   导火索其实是韩国那边先挑起来的。2022年尹锡悦就任韩国总统后,彻底抛弃了之前的“阳光政策”,不仅切断了韩朝经济联系,还大规模升级军事演习。   2023年10月,韩国无人机直接飞到平壤上空撒传单,甚至暗示有能力发动“定点清除”行动,这彻底突破了朝鲜的底线。面对这种强硬姿态,朝鲜的反应也越来越激烈,导弹试射频率明显增加,核威慑力度不断强化。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都不得不警告,半岛局势已经到了自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最危险的状态。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下,朝鲜选择放弃统一目标,其实是笔很现实的战略算计。   对内来说,把韩国塑造成“永久敌对国家”,能让“先军政治”和发展核武器的政策获得更强的内部凝聚力。对外则能摆脱历史包袱,过去总被“统一”的民族大义绑架,现在明确了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反而能降低未来采取激烈行动时的道义门槛。更重要的是,可以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毕竟常年的对峙太消耗资源了。   从经济数据看,这种转向确实有现实基础。2023年朝鲜GDP实现3.1%的增长,是七年来最高增速,主要靠的就是和中国恢复贸易以及基础设施投资。   金正恩推动的“20×10”区域发展计划,第一年就完成了20个县市的工厂和灌溉系统建设,明显提升了农业产能。和俄罗斯的贸易更是在2024年暴涨九倍,2025年矿业和制造业持续扩张,贸易总额达到27亿美元。这些增长成果,显然比遥遥无期的统一目标更能改善民生。   朝鲜这次政策调整,走的是一套组合拳式的外交策略。最核心的步骤是先搞定中俄这两个关键邻居。金正恩特意选在北京阅兵这个场合亲自通报,就是看重场合的象征意义。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场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中国外交部则保持了一贯的中立态度,强调继续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紧接着,朝鲜社科院院长时隔八年访问蒙古,向这个和朝韩都保持不错关系的国家解释新立场,算是对外围国家的一次试探。   最后一步,他们计划派副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宣讲,把对韩新政策、放弃统一立场和捍卫核计划这三件事打包官宣。   这套操作逻辑很清晰,就是要通过“差序格局”的通报方式,逼着国际社会接受这个“新现实”。不再苦口婆心地求认同,而是制造既成事实让大家慢慢习惯。   把韩国定义成美国的“附属势力”后,朝鲜就能顺理成章地将对韩行动和反美叙事结合起来,在国际上争取更多非西方国家的理解。这种“先定义问题再争取话语权”的玩法,确实把国际秩序的规则摸得很透。   国内层面,政策转向带来的变化也在逐步显现。新版地图的普及不仅仅是换个标识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一次重塑。过去强调“民族统一”的宣传内容正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力更生”和“对抗外部威胁”的主题。   经济资源的分配也更向民生和核心产业倾斜,2024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增长7%,重工业产量上升8.8%,直接带动了消费品供给增加。虽然整体经济还受外汇管制和制裁影响,2024年中朝鲜元曾贬值三分之二,但通过和中俄的合作,基本稳住了局面。   韩国这边的反应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军方在军事分界线以南实施了应对射击,还发出强硬警告。但朝鲜似乎早就料到这一步,毕竟从2024年切断边境通路开始,双方的接触就已经几乎完全中断。   现在朝鲜主动放弃统一诉求,等于彻底撕掉了“民族同族”的面纱,以后再发生摩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按“国与国冲突”来处理,反而少了很多道义上的束缚。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