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因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概念走向落地,其中蕴藏着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与规模扩张的多维投资机会。全球机器人相关市场规模在2026年预计突破万亿(2025年6300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将大幅增长,其中具身智能、多模态交互等技术成为热点。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聚焦于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实现轻量化,三大关键技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轴向磁通电机成为解决机器人关节动力问题的革命性技术。与传统电机相比,它具有扭矩密度高的显著优势,扭矩密度可达30nm/kg,比无框电机提高约50%。
这意味着达到同样扭矩,电机重量有望下降一半。对于需要28个关节电机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来说,这种轻量化特性至关重要。
目前科达利等企业已经发布轴向磁通电机模组方案,相比传统设计,模组总质量降低40%,轴向尺寸缩减50%、功率密度提升3倍。该技术目前仍需解决散热问题和降低成本,但未来在批量生产后有望展现出更大优势。
MIM粉末冶金(金属注射成型)技术是微小精密部件制造的颠覆者。在机器人灵巧手和关节等领域,MIM工艺能够制造直径仅1毫米的微型齿轮,精度远超传统加工方法。
MIM模具寿命可达50万模次,远超传统铸造的5万模次,大大降低换模和停工成本。随着灵巧手对精密零件需求增加,MIM部件在机器人中的占比有望从当前的2%提升至10%。
旋转变压器作为电机核心控制部件,也正在经历技术优化和创新。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开发的旋变励磁电路专利,通过结构简化有效降低了系统经济成本。
苏州赛莫测控科技则研发了旋转变压器模拟装置,解决了传统旋变器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降低了维护成本。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呈现明显的B端先行特征,智能物流、纺织服装和特种行业三大领域已经展现出明确需求和高复购特性。
物流行业是目前最具落地前景的场景之一。经过多年自动化升级,物流已经在仓储、传送、分拣等环节实现了较高自动化程度,但拆零拣选环节仍以人工为主。
行业数据显示,当前工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成功率已达到91%,较五年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全球物流巨头GXO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合作探索应用,其中Digit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纺织服装领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典型代表。缝纫环节因布料柔性化程度过高,主要依靠人工难以实现自动化升级。
但目前针对布料处理的大模型、传感器均已取得一定进展,杰克股份等缝制机械领军企业已联合多家高校开始攻关服装机器人。
特种空间机器人市场正在迅速扩张。2024年,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1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1.5%。
这些机器人针对“非通用任务场景”或“极端工况”设计,任务导向的高度定制化成为核心特征。
情感陪伴场景可能是最快爆发的C端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I+情绪陪伴”是机器人领域最有可能率先爆发的一条赛道。
2025年外滩大会上展示的情感交互类机器人正陆续亮相C端市场,明年我们将看到更多机器人出现在咖啡馆、商场等服务场景。
人形机器人从概念验证到规模化量产,需要突破设备、数据与视觉三大瓶颈,这些领域也孕育着重要投资机会。
设备产业化是规模化制造的基础。MIM设备投资巨大,行业盲目扩大生产可能导致价格战。目前行业龙头的毛利率在30%-40% 之间。
轴向磁通电机的生产成本核心是未批量生产,组装依赖人工,相关企业正在紧急研发定制化设备。设备自动化后,从物料成本看甚至有望低于无框力矩电机。
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决定了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上限。高质量训练数据获取成本高企是首要难题——某头部企业透露,构建一个工业巡检场景的数据集需投入约2800万元,且有效数据利用率不足45%。
多模态信息处理的兼容性问题持续存在:当前视觉、力觉等传感器数据融合误差率仍达12%-15%,直接影响机器人动作流畅度。
机器视觉是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关键。2025年上半年,针对具身智能模型研发的资金投入同比增长63%,占机器人领域总投资额的41%。
投资者越来越关注那些能解决数据闭环与控制对齐问题的企业,这些企业正获得超额估值溢价。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需要把握技术成熟度、场景可行性和企业落地能力的多维平衡。
关注技术领先且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在轴向磁通电机领域,科达利预计10月赴北美送样轴向磁通电机关节模组和摆线减速器。在MIM领域,东睦股份的子公司良品率已达到98%,直接为智元、宇树等机器人企业供货。
布局场景先行者。资本流向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向硬体-软体一体化企业倾斜(占比68%),二是强化数据闭环能力建设。
政府引导基金在智能巡检、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领域的投资比重提升至35%,带动相关赛道估值中枢上移17%。
印尼这边前几大企业都开始在国内找机器人公司购买或合作机器人产品了,我也参与了沟通。
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是长期赛道,甚至可能是比自动驾驶还要漫长的赛道。最终进入千家万户的机器人要以10年的眼光去看待。当前行业内存在一定泡沫,但对于真正在工厂里能落地的企业来说,无惧泡沫破裂。
未来已来,但分布尚不均匀。
人形机器人在特种空间市场的增长率高达21.5%;
智能农机设备市场规模已达320亿元;明年可能会翻倍 $华工科技(SZ000988)$
医疗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860亿元。
这些数字不仅展示了市场潜力,更揭示了投资机会所在的具体领域。真正的投资价值将来自于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无论是通过轴向磁通电机实现轻量化,通过 MIM技术降低成本,还是通过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落地。具体的公司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到时候再发出来,今天板块上演涨停潮,恒帅股份、汉威科技、美利信强势20%涨停,三花智控、双环传动等10余只个股10%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