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缺钱,美国缺钱,英国缺钱,俄罗斯缺钱,日本缺钱,韩国缺钱,印度缺钱,世界上除了一部分小国家富得流油外,其他主要国家尤其是大国都非常缺钱,那么,钱都去哪里了呢? 信源:新华网·2025-09-09《美国国债已突破37万亿美元》· 现在好多看着挺风光的大国,账上都背着大窟窿。美国、法国、日本、英国、韩国、印度、俄罗斯,不管经济多强,都喊“缺钱”。钱都去哪儿了?咱们一个一个掰扯清楚。 先说美国。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明明白白摆着,国债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 啥概念?咱们中国有14亿人,美国3亿多人口,这么算下来,每个美国人平均欠了11万美元。 更吓人的是,这债涨得邪乎,每五个月就多1万亿,这速度是25年来头一回见。 美国政府现在每个月花的比赚的多2890亿美元,钱不够了咋办?只能发新债补窟窿。 更头疼的是利息,光一年要还的利息就超过1万亿美元,比整个国防预算还高。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普通人借钱盖房子,以前欠的钱现在开始算利息,利息又变成新的借款,越滚越多,成了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法国的情况也不省心。总统马克龙最近为钱的事儿愁得直叹气。 今年刚换的总理巴罗,刚上台议会就不买账,预算改革方案被否了,内阁只能集体“换血”。 这已经是五年里第五次内阁大换班了。为啥?钱不够花啊!法国现在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116%,每年光利息支出就是笔天文数字。 马克龙想削减点福利、省点开支,可一提“改养老金”,街头立刻炸锅,抗议者举着“别动我们的养老钱”的牌子,有人甚至要堵高速、闹罢工。 总统府不得不派几万军警维持秩序,这不是“狼来了”,是真缺钱。 日本的债更夸张。政府欠的钱是GDP的两倍多,全球第一。 债主是谁?主要是自家人,银行、保险公司,还有日本央行,几乎把政府债全“包圆儿”了。 可这也就是缓一时之急。日本人口越来越老,养老金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税收却涨不上去。每年只能靠发新债填旧坑,就算利率低,这么折腾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英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债务超过GDP的101%,财政部每次开预算会,记者都追着问:“钱从哪来?” 英格兰银行刚加完息,财政部长就得赶紧“打补丁”——修铁路要砍预算,医院喊着要“揭不开锅”,学校甚至开始拉赞助。 疫情期间撒出去的钱,现在连本带利都得还回来,财政压力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韩国没咋上新闻,但财政赤字也冲破了政府定的“红线”。国会正吵得不可开交:要不要多发债填窟窿? 韩国人收入不算低,可社会福利花钱多,加上人口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生娃,政府只能一边“开源”(多收税)一边“节流”(省着花)。 印度这几年喊着“振兴制造业”,可中央政府债务占GDP快90%了,地方政府的债还没算进去。 这就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似的,一边花钱扩大生意,一边找亲戚朋友借钱还旧账,压力能不大吗? 俄罗斯看着债务率不高(总债务占GDP才15%左右),可别被数字骗了。俄财长最近说,2025年要再借近5万亿卢布,主要是补军费和稳定国内市场。 国债发出去后,利息压得财政直不起腰,光利息就要花掉预算的8%。加上被西方制裁,海外借钱难,只能靠本国市场消化,利率越炒越高,有时候甚至超过18%。不印钞解决,真扛不住。 全球到底有多缺钱?国际金融协会的报告说,全球债务总量超过324万亿美元,占GDP的325%以上。 这些债咋来的?发达国家过去几年应对疫情大把撒钱,财政扩张不停,现在全进入“还债模式”了。各国政府都在挠头:这坑到底咋填? 美国想增税,可企业游说和国内党争卡得死死的;法国想砍福利,老百姓上街抗议; 英国想靠绿色产业自救,可投资得先有钱;日本只能靠自己的金融系统“内部循环”,但人口老龄化这事儿躲不过;俄罗斯、印度、韩国也各有各的头疼。 钱都去哪儿了?大部分进了债券市场,变成纸面上的数字; 一部分是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援助、能源补贴、军费和产业补贴; 真正投到修路搭桥、办学校、搞科研的钱,反而不是最多的。借新债还旧债,换来的是眼前的安稳,可现在连眼前都快撑不住了。 每个月的利息支出,就像信用卡到期那天手机弹出的短信提醒看得见,躲不过。 债台高筑不是玩笑话。政府不像企业能破产,但也不能无止境透支。 要是国债违约或者货币信用垮了,经济系统的连锁反应可就大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钱”,是“这些国家愿不愿意承认自己没钱”。有的靠金融政策掩盖,有的靠改革硬挺,有的用政治口水战转移注意力,但掩盖不了的是预算报告上的赤字数字。 只要财政还得运转,债就还得借。每年都在还钱,可欠的越来越多,这就是全球最真实的困境。 咱们普通人过日子都知道“量入为出”,国家也一样。钱要花在刀刃上,不然窟窿只会越补越大。
法国缺钱,美国缺钱,英国缺钱,俄罗斯缺钱,日本缺钱,韩国缺钱,印度缺钱,世界上除
史面的楚歌
2025-09-14 07:24:0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