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罕见”承认,美国仅靠单打独斗,已无法在规模和能力上匹敌中国,中国在经济、制造业、科技和军事等多个关键领域已超过美国。 《纽约时报》上一篇联名文章,在美国政坛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文章的作者,是拜登政府时期的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和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华事务主任杜如松。 他们在文中 “罕见” 地承认:美国仅靠单打独斗,已无法在规模和能力上匹敌中国,中国在经济、制造业、科技和军事等多个关键领域已超过美国。 这话从坎贝尔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一般。坎贝尔,这位在中美关系前线奋战了近 30 年的老牌政客,江湖人称 “印太沙皇”。 上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担任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负责亚太事务,那时的他,参与制定对华技术限制清单,眼里的中国,不过是个依赖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虽有下滑,但仍牢牢把控全球产业链顶端,而彼时中国制造业占比刚过 15% 。实力悬殊,让坎贝尔坚信美国能用规则拿捏中国。 到了 2010 年,奥巴马执政,坎贝尔升任助理国务卿,主导设计 “亚太再平衡” 战略,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妄图孤立中国。他在国会听证会上信誓旦旦:“中国永远赶不上美国的创新能力。” 可现实狠狠打脸,就在同年,中国制造业规模首次超越美国,之后一路拉开差距。到 2023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维持在 26.2%,美国却跌到 10.3%,连中国的一半都达不到,世界银行的数据,清晰展现出两国产业实力的逆转。 2024 年,坎贝尔重返权力核心,担任常务副国务卿。这一年,中国举办纪念五四运动 125 周年阅兵,据《华尔街日报》透露,阅兵后,坎贝尔在内部会议上异常沉默,还让助手整理中国近十年科技突破清单。 清单上,5G 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中国占全球 38%,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5 万公里,空间站全面建成…… 桩桩件件,冲击着他的固有认知。终于,在 2025 年这篇文章里,他感慨中国在多领域已超越美国。 经济层面,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4 年中国 GDP 达到 37 万亿美元,美国为 29 万亿,中国是美国的 128%。进入 202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 PPP GDP 将达 40.72 万亿,美国为 30.51 万亿,比例进一步升至 133% 。 多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数据均显示,中国在购买力平价下,早已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名义 GDP 虽占优,可背后是高通胀、高债务、虚高物价,实体经济远没数据亮眼。 科技领域,中国多项成果领先。5G 通信方面,华为等企业冲锋在前,5G 核心专利占比中国以 34% 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仅 14%,排名第三。 中国 5G 基站广泛覆盖,应用拓展至多领域,美国却因频谱资源、成本等问题,5G 商用进程滞后,产业链还缺网络设备制造企业。 特高压输电,中国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自主攻克技术难题,制定国际标准,拥有全部专利使用权,美国、日本等国探索后停滞,中国全方位领先。 量子通信,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 “京沪干线” 开通,“墨子号” 卫星实现星地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雏形,美国在量子通信实用化进程中落后,军事领域同样不容小觑。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军舰数量是美国的 3 倍多。 2024 年,中国列装东风 - 17 高超音速武器,其滑翔段高机动能力让拦截概率低于 5%,而美国同类武器才交付第一枚量产型号。中国国防部白皮书明确,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但国防实力稳步提升。 美国一直妄图遏制中国发展,加征关税、限制科技出口、阻碍供应链合作,可中国没重蹈日本、苏联覆辙。日本经济依赖外部市场,受汇率影响大;苏联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忽略民生消费。 中国则是 “双轮驱动”,庞大内需市场与稳定外贸出口协同发力,还通过扩大内需、推进新型城镇化维持增长。 在科技研发上,中国投入占 GDP 比重达 2.6%,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芯片领域加速国产化,2024 年华为发布自研处理器,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合作上,“一带一路” 倡议让中国与 100 多个国家建立深度经济联系,分散风险。 坎贝尔在文章里呼吁联合盟友应对中国,可现实是美国联盟体系已松动。2023 年美国对盟友加征关税,欧盟对华贸易额却逆势增长 12%,英国、德国在与中国合作上各有盘算,利益分化让围堵网络漏洞百出。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有对抗,合作才能共赢,美国也要意识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中美对抗,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从美国搞委内瑞拉开始,小编就知道,美国已经无法直面中国了,因为美国要是敢于直面中
【18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