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不被俘虏,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后没有任何

玉尘飞啊 2025-09-06 13:33:12

他是在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中,为了不被俘虏,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后没有任何荣誉的一位烈士,他就是英雄殷涛。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9年3月15日,越南北部山区,22岁的通信兵殷涛背着30多斤重的电台,躲在一片灌木丛后。十几个越军正从北面包抄过来,他能听见他们踩断树枝的声音。 身边还有四个战友,其中卫生员宋成献发着高烧,胳膊上的伤口已经化脓。殷涛看了一眼藏身的战友们,突然起身向南跑去,故意弄出很大动静。 越军立刻调转方向追了过来,他们看见了殷涛背上的电台——在战场上,通信兵是重点目标。南边的越军听到动静也围了上来。 殷涛被夹在中间,退无可退。他坐下来,面朝北方,那是中国的方向。怀里抱着早已没电的电台,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这个江苏盐城的小伙子,原本再过几天就要退伍了。1975年入伍时,他被分到26军77师229团通信连,专门负责无线电台。 四年服役期满,家里已经托人在盐城棉纺厂给他找好了工作。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他的退伍手续都办了一半。 当晚,殷涛找到连长,递上请战书。连长看着这个平时话不多的兵,摇头说部队有规定,马上退伍的不能参战。 殷涛站在连长办公室不走,从晚上八点站到凌晨两点。最后连长被磨得没办法,打电话给上级,特批他加入50军150师448团通信连。 448团是临时抽调的预备队,装备和训练都不如主力部队。殷涛到了新部队,当上报话班班长,手下带着三个新兵。 战斗打响后,他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电台。这台15瓦的硅2W电台是部队的生命线,没有它,整个连队就成了聋子瞎子。 3月初的一次战斗中,越军炮弹就在离他不到五米的地方爆炸,弹片削断了旁边的树枝。他第一反应是扑倒护住电台,检查天线有没有损坏。 3月10日,上级下达撤退命令。但因为指挥系统临时调整,448团在撤退途中被打散了。殷涛和助手陈孝清失散,陷入越军包围圈。 他跳进一条小溪沟,水刚到小腿,但他那双高腰防刺鞋全灌满了水。每走一步,鞋里的水就“咕咚咕咚”响,他怕暴露位置,躲在石缝里不敢动。 等了二十多分钟,他遇到了卫生员宋成献。两人分吃了一块压缩饼干,那种平时觉得又干又硬的军粮,成了他们最后的口粮。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又碰到潘仁德、张午已和葛建国。五个人组成临时战斗小组,殷涛是唯一的党支委,自然成了组长。 他们的武器只有七颗手榴弹,没有一支枪。殷涛把手榴弹分给大家,自己留了两颗。他叮嘱宋成献包扎好伤口,别让血腥味引来敌人。 3月13日,他们躲在一个山洞里,靠雨水和野菜充饥。殷涛用电台的备用电池点火,烤干了大家的衣服。那个潮湿阴冷的山洞里,这点温暖格外珍贵。 3月14日夜里,他们听到东北方向有枪声,判断可能是友军。殷涛带着大家摸黑前进,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到了一个山谷口。 潘仁德自告奋勇去探路,他观察了十多分钟,发现山脚下有个小道,对面就是密林,只要冲过去就能进入友军控制区。 潘仁德第一个跳下山崖,快速通过小道钻进树林。葛建国和张午已紧跟其后。就在张午已刚进树林时,北边突然出现十几个越军。 殷涛看见越军要往树林方向搜索,那里正是三个战友藏身的地方。他把宋成献按进灌木丛,低声说了句“别动”,然后背着电台跳下山崖。 他故意往相反方向跑,一边跑一边弄出声响。越军果然上当,看见背电台的中国兵,立刻追了过来。 殷涛跑了不到一百米就被包围了。越军用生硬的中文喊:“缴枪不杀!中国兄弟,我们优待俘虏!” 他没有回答,而是慢慢坐下来,把电台抱在怀里。几个越军小心地围上来,枪口对着他。 就在他们靠近到十米左右时,殷涛拉响了手榴弹。巨响过后,山谷恢复了平静。 后来,宋成献等四人成功突围,回到部队后报告了殷涛牺牲的经过。但因为没有找到遗体,殷涛最初被列为失踪人员。 直到1984年,中越边境局势缓和后,通过战俘交换和信息核实,才确认殷涛已经牺牲。但因为程序问题,他没有被追认烈士。 1986年,殷涛的母亲收到一张烈士证书,上面只有简单几行字:殷涛,江苏盐城人,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没有军功章,没有追悼会,甚至没有一份详细的牺牲报告。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有332个和殷涛一样的名字,他们都只有一张烈士证。 殷涛牺牲时,电台的电池早就耗尽了,但他依然把它护在怀里。也许对他来说,这不只是一台机器,而是连接他和祖国的纽带。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场已经长满树木。但在那片山林深处,在某块看不见的土地下,也许还埋着一台破碎的电台,和一个22岁士兵的忠诚。   信源:《魂牵越北那座山》第二十三章 喋血昆洛 英魂永恒——殷涛烈士的弟弟殷毅所著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