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历史,中国当前处境可以类比哪一段历史?相比较而言,有点类似于汉武帝初期,依然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8-29 13:18:59

对照历史,中国当前处境可以类比哪一段历史?相比较而言,有点类似于汉武帝初期,依然处于匈奴威慑下的战略相持阶段,正在向战略反攻过渡。这篇算是个人胡言,仅供大伙参考,希望能发出来。 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前200年,刘邦率领的汉军被匈奴四十万铁骑围困七日七夜,史称“白登之围”。这场惨败让汉朝彻底认清现实,新生的汉朝虽然统一了中原,但依旧无法与纵横漠北的匈奴骑兵正面对抗。 然后,汉朝立马就转入了战略防御,通过驻军戍边、种植榆树等手段建立防御屏障,被动应对匈奴侵扰,并通过联姻和财物交换维持边境和平。 文帝、景帝推行黄老之治,实行减税宽政,为汉朝积累了惊人财富。《史记·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60年,一直到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汉武帝即位。 从中美博弈来看,大概相当于我们从1949年建国到2013年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首次实质性拓展海上管控范围,持续了64年。 当年,我还在铁血和天涯跟人对线过这事。说实话,画这个圈的压力绝不亚于2016年南海对峙,目的就是对钓鱼岛主权进行实质性宣示。当时美日态度极其强硬,美国更是公开反对,各种挑衅。当时,歼-20、辽宁舰等尚未形成战斗力,但我们硬是顶住了压力。所以,我个人觉得战略防御结束应该是在2013年。 相比汉朝开局就被匈奴揍得鼻青脸肿,被迫隐忍+苟住。新中国开局虽然一穷二白,但反而敲了美西方一记大闷棍。以至于我们虽然处于战略防御,但一点都不隐忍,基本是一副以攻代守的火爆造型。 1978年,当我们准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依然选择了以战开局——对越自卫反击战。大伙感受下是不是有点路径依赖的意思,目的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进而开启韬晦战略。 2009年我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歼-20年首飞……在此期间,我们变成了世界工厂。相比文景之治后的“京师之钱累巨万”。2013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惊人的3.82万亿美元。 此后,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率领汉军骑兵,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步夺取了战争主动权。同时,汉军积极学习匈奴骑兵战术,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骑兵兵团,实现了“以战养战”的战略转型。 而我们经常所说的种岛,就是始于东海防空识别区划定之后,随着岛礁建设、航母战斗群成型、军舰下饺子、新式战机形成战力,我们终于在2016年的南海对峙中逼退美国,标志着我们已具备在周边海域与美国霸权抗衡的能力。 科技领域的中美竞争类似于汉匈战争中的骑兵建设,华为在5G领域的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量子计算的原创新进展等成就,与汉武帝时期的“马政”建设具有相似的战略价值,都是在关键领域突破外部制约,获得战略自主权。 此役歼灭匈奴九万余人,终于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战略目标。此时,距离汉朝建国已过去83年。我们建国至今已76年,如果强行硬套83年,大概在2032年。 从汉武帝做出决策反击时的条件来看:文景之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匈奴持续侵扰威胁长安安全,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匈奴内部出现分裂迹象,这无疑是难得的战略机遇。卫青、霍去病等军事人才和骑兵建设已成熟。 对比现在,我们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具备长期对抗能力;已形成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内部社会稳定,但面临经济转型挑战;国际环境,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但仍面临美西方围堵。 东部,美日菲军事同盟正在强化,东海、南海局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西部,中印边境对峙依旧在持续。中美半导体竞争还处于白热化阶段,尚未决出胜负。总的来看,还没有达到必须军事解决的临界点。 当前,我们正处于从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过渡的历史节点上,但这里的“反攻”更多的是在制度创新、科技突破和文明影响力等非军事维度,其目的也并非消灭对手,而是让对手的选择变得无关紧要,为啥? 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传统霸权更替的文明复兴之路,它并非一场零和游戏,而是一场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探索!

0 阅读:7

猜你喜欢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