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说清楚AIM-120D、PL-15与流星。 AIM-120D是单级导弹,通过高抛弹道进行增程。PL-15是双脉冲导弹,而流星则是固体冲压发动机。首先从动力特征来说,由于流星导弹是吸气式,不需要自带氧化剂,因此从飞行包线的角度来看可以碾压AIM-120D和PL-15,在全程动力飞行后末端速度可达 4 马赫。而AIM-120D由于火箭在发射后10-12秒燃烧完毕,因此在较近距离的动力特征则碾压其他两种导弹。 这里重点说说PL-15。如果打击远距离目标,第一段燃烧完毕后仍然会进行较长时间的滑翔飞行,此时速度慢慢降低,然后根据数据链指示适时开启第二段燃烧,由于第二段燃烧实现的速度增量是一定的,因此目标距离越远,开启第二段燃烧的时间也就越晚,相应的末速度也就越低。如果全部药柱的12秒分成10秒+2秒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将导弹从1.5马赫加速到4.5马赫,第二段的速度增量只有0.6马赫。在极远距离上,末端速度可能不到2.5马赫。所以只有在某个特定距离区间内,PL-15的动力特性才优于流星。这个区域就是在第一段燃烧完毕后减速到3.4马赫的区域。而经过适当简化后可以计算出这个区域就是80~90公里。 而在一个较近的距离,比如50公里以内。PL-15双脉冲发挥不出应有的优势,可以近似等价于单脉冲弹。而且由于需要安装额外的隔断与电子点火装置,会在总冲上相对于单脉冲产生一定损失,所以动力特性不如嘎嘣脆的AIM-120D。 综上,AIM-120D适合50公里以内的中距空战,PL-15适合50-100公里的中距空战,而流星更适合100公里以外的远距空战。而在作战使用上,美军通过AIM-260弥补AIM-120D的短板,而欧洲则通过米卡或者AIM-120D对流星导弹进行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流星导弹理论上具有二次瞄准的能力。如果在一个较近的距离流星导弹没有命中目标,只要有一定的剩余燃料,可以在机载雷达的指令下进行程序转弯,二次瞄准。我看目前整个圈子里没有人提到过这一点。
九三阅兵解读关注我九三看更多有了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鹰击18亚超音速反舰导弹
【2评论】【2点赞】
大笨猪
这个理论无法解释5.7空战取得的硕果[开怀大笑][赞][拍手][拍手][哭笑不得]
山中老翁
胡喷,没有一点点正确的根据,霹雳15的迎头攻击不可逃逸距离大约是120~150km。流星大约是100km,而AIM120大约是70~80km。这是双方都是战斗机而言。如果是对付机动性差的加油机预警机等距离会增加大约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