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华盛顿后,又要剑指芝加哥的特朗普,对得起美国人民的选票。   2025年夏末

波览历史 2025-08-25 11:20:18

夺回华盛顿后,又要剑指芝加哥的特朗普,对得起美国人民的选票。   2025年夏末的华盛顿街头,国民警卫队的巡逻车缓缓驶过第十街,一位白发老人从便利店出来,对着车窗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幕若是放在一年前,恐怕没人能想到,当特朗普下令国民警卫队进驻首都时,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在警告这是"民主的倒退"。但现在,当地居民谈论更多的是夜间敢独自散步的变化,而不是宪法条文里的规定。   特朗普的这场"治安战争"始于一则社交媒体帖子。2024年8月9日,他发文称华盛顿已沦为"全美最危险的城市之一",并宣布将采取"雷霆手段"恢复秩序。   随后十几天里,国民警卫队与警方联合行动,累计进行了630余次逮捕。   司法部的调查显示,行动过程中确实存在程序争议,但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前七个月,华盛顿的暴力犯罪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6%,连市长鲍泽都不得不承认,尽管她反对联邦接管,但治安改善是"肉眼可见的"。   这场争议的焦点远超治安本身。美国历史上军队进驻城市多与灾难或叛乱相关,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接管还要追溯到1814年英军火烧白宫时期,那是外敌入侵的屈辱记忆。   而这次却是总统主动调动武装力量进入首都,法律专家们争论的核心在于:当街头暴力失控时,公民对安全的基本需求是否应该优先于程序正义?   华盛顿居民给出的答案很直接,社区组织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支持继续维持联邦执法行动,他们中不少人家里都有过被盗或邻居遭抢劫的经历。   在华盛顿的整治初见成效后,特朗普又把目光投向了更棘手的芝加哥。2025年8月22日,他在白宫讲话中明确表示,将考虑把类似的联邦执法行动扩大到这座"黑帮之城"。   这个决定在当地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富人区的居民上街抗议"军管威胁",而城南的平民区却挂出了"欢迎联邦部队"的横幅。这种分裂背后,是芝加哥根深蒂固的治安顽疾。   作为美国工业发源地之一,芝加哥的黑帮历史几乎和城市发展史一样长。19世纪移民潮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帮派割据的土壤。   意大利和爱尔兰移民组成的帮派从街头斗殴发展到控制政客,1927年甚至有62名市长竞选人在选举中被暗杀。如今这里有59个大帮派,下属分支多达625个,黑帮成员数量是警察的八倍多。   更严重的是经济困局,城市财政赤字从2011年的6.55亿美元飙升到2021年的11亿美元,养老金负债全美第一,当政府无力提供就业机会时,黑帮反而成了部分年轻人的"谋生选择"。   当地居民对特朗普的期待带着无奈。2020年芝加哥因枪击事件死伤的人数超过一万,平均每天有30多人倒在枪口下。城南杂货店老板马克说:"我晚上七点就必须关门,现在听说联邦要介入,哪怕只是说说,黑帮最近都收敛了些。   "这种迫切需求让许多人暂时放下了对"联邦接管"的担忧,毕竟当孩子上学要绕路避开枪战区域时,抽象的民主权利远不如实实在在的安全重要。   特朗普的执法行动显然带着政治算计。华盛顿、芝加哥和他后来点名的纽约,都是民主党长期执政党的地盘。把这些城市的治安问题与民主党治理挂钩,无疑能为共和党争取中间选民。   但对普通民众而言,政治博弈只是背景音。纽约市民更关心的是,为什么2023年车辆偷盗案几乎翻倍,而警察似乎总在富人区巡逻;芝加哥的单亲妈妈们不在乎特朗普的选举算盘,她们只希望孩子放学路上不会遇到帮派火并。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资源分配的悖论。芝加哥警方1.3万警力中,八成以上集中在富人社区,平民区的出警速度常常超过一小时。   这种不平等让联邦介入有了民意基础,当地方政府无力或不愿保护所有公民时,联邦力量的介入就有了现实合理性。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种情绪,他虽然削减过地方执法资金,却成功塑造了"唯一敢动真格"的形象。   如今在芝加哥街头,汤姆逊冲锋枪的"哒哒"声确实少了些,这种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的武器曾是黑帮火并的标志。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巡逻的警车,以及逐渐延长营业时间的商店。   但争议并未消失,有人在墙上涂鸦"自由换安全=奴役",也有人在旁边回复"先活下来再说"。   特朗普究竟对得起谁的选票?这个问题或许要分人群来看。   对重视程序正义的精英阶层来说,他的做法无疑开了危险先例;但对那些长期生活在恐惧中的底层民众而言,特朗普至少让他们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在华盛顿和芝加哥声里,在芝加哥街头重新亮起的霓虹灯中,答案正在慢慢浮现,当治理失效时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那个承诺能带来最直接改变的人,哪怕这种改变带着争议。 信息:华盛顿只是开始?正规军或将“下场”,特朗普又瞄准芝加哥·京报网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