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利换个雷诺标,在韩国直接卖断货,碾压现代同级
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吉利星越L把前脸和车标一改,摇身一变成了雷诺大科雷傲,在韩国市场一路“狂飙”。从去年9月推出,短短半个月就斩获7000多台订单,硬生生在韩系车主导的市场撕开一道口子,把雷诺韩国从边缘“小透明”一下拉进销量前五。这成功来得真叫一个猝不及防。
不得不说,吉利的技术是这台车的底气。韩国消费者对大科雷傲的技术赞不绝口,一位韩国UP主把大科雷傲和现代胜达对比,大科雷傲的内饰直接“碾压”,那科技感满满的三联屏和清晰的倒车影像,让同级别韩系车的中控显得土里土气。这其实挺讽刺的,过去总有人说中国车“模仿韩系设计”,现在反过来用技术和质感“吊打”,可见国产车的进步是真没掺水。而且大科雷傲保留吉利CMA架构和雷神超级混动系统,混动版占总销量95%,开起来平顺性远超韩系车不说,发动机增程时隔音效果更是没的说,引来众多韩国车主点赞。说白了,只要是消费者,都架不住“技术真香”——这才是中国车企最该硬气的资本。
当然了,对于崇尚“身土不二”的韩国市场,雷诺的品牌效应也不可忽视。很多韩国人压根不知道大科雷傲是中国车换壳,有人以为是法系车,甚至有人当成韩国国产车。这背后有历史渊源,雷诺韩国(Renault Korea)是法国雷诺集团在韩国的分公司,前身是雷诺三星汽车,后被雷诺收购,2022年吉利接手部分股份,等于给这台车套了“三星遗产+雷诺背书”的双重马甲。宣传时,吉利更是把“隐身术”玩到极致,大科雷傲混动纳入雷诺E-TECH体系,官网连“吉利”俩字都找不到。虽说有韩国人吐槽“挂羊头卖狗肉”,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借船出海”的思路太懂海外市场的套路了——毕竟品牌认知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砸出来的,先靠别人的招牌把车卖出去,总比硬闯碰壁强。吉利这波“品牌借力”玩得很妙。
更绝的是,通过雷诺韩国,吉利出口部分零部件就能在韩国生产,成本上又省了一大块。这也让大科雷傲在价格上占尽优势。和索兰托混动比,虽然配置低点,可在不住技术先进。加上更实惠的价格,就差把“性价比”三个字贴车上了。这招“本土化降本”堪称教科书级:既规避了整车进口的高关税,又能利用当地供应链压价,最后用“便宜还好用”直击消费者痛点。
大科雷傲在韩国的成功,对雷诺韩国来说是“咸鱼翻身”,对咱们国产车也是个好消息——说明技术是真过关了。但我们也要清醒,这种“换壳”销售虽然能帮中国汽车快速打开海外市场,可就像借别人的衣服撑场面,穿得再合身,也难成自己的风格。想要在国际上真正树立中国车的品牌形象,还得靠不断自主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什么时候“吉利”这俩字儿能像“丰田”“大众”一样,让海外消费者听到就觉得靠谱,那才是真的扬眉吐气。虽然未来的路还长,但至少这一步,走得够聪明,也够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