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并准备进行殊死一战。万分紧急之时,一位地主突然站出来:“慢着,我能帮你们突围!”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调动30万大军,意在吞并中原解放区。 刘峙坐镇指挥,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企图歼灭中原野战军主力。解放军被迫战略转移,中原突围由此展开。 鄂东独立第二旅,一个仅有6000人的建制部队,接到一项极为危险的任务,伪装成中原军区司令部,吸引敌军火力,掩护主力突围。 当时任职旅长的吴诚忠心知凶险,却无一句推辞,率部深入敌后,向岳西进发。 7月18日,部队抵达冶溪镇。由于连续作战,体力透支,旅部决定就地休整一晚。 正是这一天的延误,导致了冶溪大围困的形成。国民党特务密报,整编第72师连夜调动三万人完成合围。敌军在三面设防,封锁山口,只留东线一条死路。 消息传来,吴诚忠当即下令,烧毁所有文件资料,准备在镇东荒山与敌军决一死战。官兵默然执行命令,许多人在遗书中写下,“为百姓而战,死亦无悔。” 可就是这支部队的纪律与作风,悄然改变了局势。冶溪镇民众本以为战火将至,纷纷躲避。 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支军队没有占房,没有骚扰,没有拿群众一针一线,甚至连饭都自己解决。 士兵们躺在街头、庙宇前,疲惫却安静。几位乡绅看在眼里,心中泛起波澜。 胡之杰就是冶溪镇人,=年轻时曾任川军第一师师长,率部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被誉为“铁血之师”。 抗战胜利后,因不满蒋介石排挤非黄埔系将领,愤而辞官返乡。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地主一样敛财守旧,而是捐资修桥铺路,减租减息,被百姓称为“仁绅”。 这一夜,他听说解放军被围,亲自去探营,看到的是一群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扰民的军队。 他沉默良久,回到家中,翻出一封尘封已久的电报,正是当年他在川军任职时,傅翼与祝顺鲲求他提拔的亲笔信。 此刻,整编第72师正是傅翼与祝顺鲲率领。胡之杰明白,这一关系,也许是解围的唯一机会。 第二日清晨,胡之杰只身骑马进了敌营。他没有带随从,也没有携带武器,却带着三句话,击中了敌军的要害。 他对傅翼说,第一,若你强攻冶溪,川军损兵折将,蒋介石必以此为由裁撤编号,川军将不复存在。 第二,如今兄弟阋墙,中国人何苦打中国人,不如留条生路,将来不论谁胜都好交代,第三,若此番放一马,于己于人皆留退路。 傅翼面色沉重,久久不语。最终,他点头答应了,随后解放军部队趁夜突围,穿越山林,成功脱离包围圈。 吴诚忠率部转入鄂豫皖边,之后与华中野战军会师,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重新投入战斗序列。6000人,几乎无一人掉队。 这场突围,不是靠枪炮,不是靠空投,而是靠民心和人情。战后,吴诚忠亲自写信致谢胡之杰。 信中写道,“敌我之间,唯民心可通天。君一言,退敌三万,胜百万雄兵。” 胡之杰后来没有加入共产党,也未担任任何公职。他继续在乡间生活,直到1952年土改期间将土地全部交出,自愿搬入小屋,终老乡里。
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8-11 10:20:57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