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第38军113师参谋长范天恩率部凯旋,回到了心心念的祖国。他抵达辽阳后,就找到有关部门的同志,讲:“请你们找王春祥的亲属。”他又讲:“如果能够找到,以后他们的生活我全包了。” 范天恩这人,1915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家里没啥背景,日子也过得紧巴巴。1931年,日本鬼子开始侵华,山东没多久就成了战场。到了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山东,范天恩才15岁,眼睁睁看着家被战火毁了,那种恨啊,刻进了骨子里。1940年,他18岁,实在憋不住了,跑去参加了山东抗日游击队,从一个愣头青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抗日战士。 在游击队里,范天恩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兵。他胆子大,脑子活,队里的人都叫他“范大胆”。打仗的时候,他不光敢冲,还特别会动脑子,伏击战、夜袭战,他总能玩出花样。年纪轻轻就这么出挑,很快就成了队伍里的骨干。1942年,他觉得自己还得再学点东西,就去了山东抗大。那地方不光教怎么打仗,还教政治理论,范天恩在那儿扎扎实实充了电。学成出来,他当上了连长和指导员,管战斗也管思想,慢慢在队伍里站稳了脚跟。 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快收尾了,范天恩被调到东北,进了东北挺进纵队,当政治教导员。这活儿听着没指挥官那么威风,可他干得一点不含糊。教战士们认清形势,给老百姓讲政策、拉队伍,他干得有声有色。别看他不是那种名声响当当的大人物,但在战士眼里,他的话有分量,靠谱。 时间一晃到了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了,志愿军开始回国。范天恩那会儿是第38军113师的参谋长,带着部队风尘仆仆回到祖国。别人回国可能是想着歇口气,可他不一样,刚到辽阳,他就惦记着一件事——找王春祥的亲属。王 Seminary是谁?他是范天恩的警卫员兼测绘员,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跟着范天恩出生入死。可惜,在朝鲜战场上的第四次战役里,王春祥牺牲了。走之前,他拉着范天恩的手,说自己有个心愿,想再见爹妈一面。范天恩当时就拍胸脯答应了,说等仗打完了,一定帮他找到家人。 王春祥这小伙子,跟范天恩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范天恩看他年纪小,又勤快,就手把手教他识字、学技术。王春祥挺争气,很快就学会了测绘地图,成了部队里的小能手。抗美援朝打响后,他跟着范天恩上了战场,还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地方干活。在敌后侦察,他不怕苦不怕累,画出来的地图又准又细,给部队帮了大忙。可惜,天不遂人愿,第四次战役的时候,他没能回来。 范天恩听到这消息,心里跟刀割似的。他不是那种随便许诺的人,王春祥的心愿,他记在了心里。1953年7月,战争结束了,他一回国就忙着找人。辽阳那地方不大,可要找一个牺牲战士的亲属,也不是件容易事。他跑了不少地方,问了不少人,最后总算在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王春祥的一个老叔叔。爹妈没找着,范天恩挺遗憾,但他还是把王春祥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老人家。说完,他又加了一句:“春祥是英雄,我替他照顾您。以后您有啥需要,我全包了。”这话不是随便说说,他真干得出来。 范天恩这人,就是这么实在。他在战场上是个硬骨头,下了战场对战友、对老百姓也是掏心掏肺。朝鲜战争那几年,死了多少人啊,可像他这样惦记着战友遗愿、跑前跑后去找人家亲属的,真不多。那时候日子苦,部队里的人都不富裕,他还敢放话说“全包了”,这份心意,谁听了不感动? 再说说那场战争吧。抗美援朝不光是打仗,更是中国人站起来的证明。志愿军那些战士,吃的苦、流的血,都是为了让后头的人过上安稳日子。范天恩和王春祥的故事,就是那段历史里的一小块拼图。英雄不是光会打仗,英雄是心里有别人,能豁出去为别人着想的人。范天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啥叫担当,啥叫情义。 现在想想,1953年7月那会儿,范天恩刚从战场回来,身上还带着硝烟味儿,可他没想着自己,先惦记着战友。这份心思,太难得了。战争过去了这么多年,咱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可那些英雄的事儿不能忘。他们打下的江山,咱们得珍惜。范天恩这辈子,没啥惊天动地的大名声,可他干的这些事,比啥都实在,比啥都有分量。
1953年7月,第38军113师参谋长范天恩率部凯旋,回到了心心念的祖国。他抵达
历史趣闻社
2025-08-11 00:10:38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