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湘军将领李续宾在安徽三河镇全军覆没,这位曾被曾国藩寄予厚望的得力干将,

曹勇说史 2025-08-10 15:14:29

咸丰十年,湘军将领李续宾在安徽三河镇全军覆没,这位曾被曾国藩寄予厚望的得力干将,最终选择了一条没有人能预料到的道路。 那年深秋的三河镇,芦苇荡里的风都带着血腥味。李续宾站在镇外的土坡上,看着太平军的黄旗漫过田埂,身后的湘军残部不足千人,手里的刀都砍得卷了刃。三天前,他还想着一战荡平皖北太平军,现在才明白,自己钻进了陈玉成和李秀成布下的口袋阵——五万湘军精锐,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围得水泄不通,粮道断了,退路没了,连送信求援的兵都没能冲出去。 这不是李续宾第一次身陷绝境。早年跟着罗泽南办团练,他在岳州被太平军追得跳河,凭着一块浮木漂了十里地才活下来。后来攻打九江,他率军挖地道炸城墙,硬生生啃下这座太平军坚守五年的坚城,曾国藩在奏折里夸他“悍勇冠三军”。可这一次,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刀,刀柄上的缠绳早就被血浸透,连手指都黏在上面。 夜里,帐外传来士兵的哭嚎。有个十六岁的小兵中了箭,躺在草堆里喊娘,声音越来越弱。李续宾走过去,解开自己的干粮袋,倒出最后一把炒米喂给他。小兵噙着米,眼泪混着血往下淌:“大人,咱们还能活着回家吗?”李续宾没说话,只是帮他把被子掖了掖。他知道,答案早就写在了三河的夜空上——太平军的火把把天都烧红了,突围就是送死。 副将拿着花名册进来,声音发颤:“大人,剩下的弟兄……还能凑出三百个能打的。要不,咱们拼了?”李续宾看着花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很多人是跟着他从湖南老家出来的,有的还是罗泽南的旧部。他想起出发前,曾国藩拉着他的手说:“润之(李续宾字),湘军的锐气,全在你这支部队了。”那时候他拍着胸脯保证,定要“肃清皖省,再图金陵”,现在想来,这话像根刺扎在喉咙里。 他忽然站起身,让亲兵取来纸笔。烛火摇曳中,他写下两封信。一封给曾国藩,字里行间没提兵败的惨状,只说“未能报国,愧对师门”,还嘱咐“湘军当以稳为主,勿再轻进”。另一封写给远在湖南的家人,说自己“死得其所”,让妻子好好教儿子读书,“勿再从军”。写完把信交给贴身侍卫,指着帐后一条被芦苇掩盖的水道:“你带着这两封信,能走多远走多远,把话带到。” 天快亮时,太平军的攻城号角响了。李续宾披挂上马,身后的三百士兵举着刀,没人说话,只是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他拔出佩刀,刀尖指向敌军最密集的地方,却没下令冲锋。 instead,他勒转马头,对着南方——湖南老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在场的湘军士兵都愣住了。李续宾调转马头,竟朝着太平军的阵营冲了过去。他没带一兵一卒,就那么单枪匹马,像一道黑色的闪电撞进黄旗阵里。太平军的箭矢像雨点般射来,他身上很快插满了箭羽,却始终没倒下,直到被一杆长矛刺穿胸膛,才从马上摔下来。 没人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想被俘受辱?还是想用自己的死换残兵一条生路?后来那些从芦苇荡里逃出去的士兵说,那天清晨,他们听见李续宾冲阵时,嘴里喊的不是“杀贼”,而是“罗帅(罗泽南),我来陪你了”。 消息传到曾国藩那里,他正在安庆城外的帐中看地图,手里的毛笔“啪”地掉在地上。这位素来以“打掉牙和血吞”著称的湘军统帅,对着安徽方向呆坐了一整天,最后叹出一句:“续宾之死,湘军元气尽矣。” 李续宾的死,成了湘军由盛转衰的一道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湘军再没敢轻易深入太平军腹地。但三河的老兵们总说,李续宾那单骑冲阵的决绝,比打赢十场胜仗更让人记牢——在那个乱世,有人为功名死,有人为活命逃,偏有这么个武将,用最惨烈的方式,给“忠”字写下了另一种注解。 参考书籍:《清史稿·李续宾传》《曾国藩家书》《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光刻机研究中心

光刻机研究中心

3
2025-08-11 11:37

满清伪朝不代表中国,孙中山直言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代表”,尽管他批判其未能摆脱专制,但这场运动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民气与实践参照。

猜你喜欢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