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国民党一高级将领在旷野上残忍枪杀500多个手无寸铁的红军战士,蒋介石听闻后,哈哈大笑:“杀得痛快!”谁知当蒋介石逃到台湾后,这个刽子手却沦为老蒋的阶下囚。 1934年深秋,福建龙岩城外的旷野笼罩着一层薄雾,五百多名红军战士被押解至此,他们双手反绑,面容苍白,身上的泥泞尚未干透,机枪手已经就位,枪口对准这群手无寸铁的年轻人。 随着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响划破寂静,子弹撕裂了血肉,枯黄的野草被鲜血浸透,空气中弥漫着火药与腥味,这是一场冷酷无情的屠杀,执行命令的是国民党将领李延年。 当时他是“围剿”红军的前线指挥官,屠杀完成后,他面无表情地返回指挥所,战报随即飞往南京,蒋介石看后大笑,称这场屠杀“杀得痛快”。 李延年出生于1904年山东广饶的一个富裕家庭,家中耕读传家,父亲是乡村塾师,他自幼聪明好强,十七岁考入济南商业学校,因思想激进加入革命,1924年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 在那里,他因作战勇猛被蒋介石特别关注,北伐初期,他作战勇敢,很快升任营长。 1928年临淮关战役,北伐军受阻,高层打算撤退,他抗命请战,带领全团强攻破城,赢得胜利,这一战让他破格升为少将,是黄埔一期中晋升最快的学生之一。 中原大战爆发时,他率部坚守要地,以一旅之力抵挡冯玉祥一个师的进攻,保住阵地,其后他出任第九师旅长,并参与多次“围剿”苏区的军事行动,前三次围剿中,他部队频遭红军伏击,损失惨重。 1934年初,第五次“围剿”开始,他奉命率部进入龙岩地区,在获胜后实施清剿,展开那场骇人听闻的屠杀。 他的副官曾在日记中记下当日场景,写下“血雾腾起,野草齐腰皆红”,这场暴行,成了他军功中的一块血迹斑斑的勋章。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延年被调往正面战场,他在淞沪会战中坚守三个多月,部队伤亡惨重,台儿庄战役时,他星夜率部驰援,阻击日军援军,为会战胜利争取时间。 他的部队因此被称为“抗日铁军”,本人也受到嘉奖,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蒋介石任命他为前敌总指挥,赋予临机处置权。 他整顿军纪,严厉惩处临阵脱逃的军官,四日之内收复失地,获得抗战一等勋章。 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全面恶化,李延年重回内战前线,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他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统率多个兵团,调度混乱,黄百韬兵团被围困于碾庄,他未能及时救援,黄百韬战死。 接着又错失解救黄维兵团的机会,使十几万大军被歼,战事溃败,他夜间弃军而逃,途中丢弃马车与随身奢侈品,甚至传出轿夫踩雷炸死后他跳沟逃命的传闻。 长江防线被解放军突破后,福州成了防守重点,李延年受命镇守福州,未久便弃城出逃,带数人突围至台湾,他抵台不久即被捕,被控“擅自撤退”。 陈诚主张判其死刑,蒋介石出于旧情仅判十年,李延年在台北中正路看守所服刑一年多,随后被保释,失去权力与地位,他住在郊区小屋,生活简朴,药瓶堆满书架,曾经的战功无人提起,往日的部下亦避而不见。 1974年冬,李延年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岁,他的墓地无从查证,无人为其立碑。 一些档案记载,他在屠杀红军俘虏的命令书上点火时所用的打火机是镶钻制品,火光映照出的光泽像极了他生前佩戴的一等宝鼎勋章,那场屠杀成为他一生最沉重的负担,也最终成为他命运转折的隐秘线索。 历史总是冷静地记录着每一次选择,李延年曾有抗敌之功,也有屠杀同胞之罪,他曾高居军中要职,也曾身陷囚笼。 他以为手中的枪能赢得荣耀,却不知血债终将清算,他躲过了战场的子弹,却未能逃过历史的审判,血染旷野的枪声虽已久远,但从未真正沉寂。 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李延年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