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2000发动机获得突破后,俄罗斯终于死了和我们合作研发C929大飞机的心。因为俄罗斯人以前一直希望我们的C929大飞机能够使用他们家的PD-35发动机,这样以后C929大卖的时候,他们也能靠着发动机发一大财。 最早中国和俄罗斯开启C929项目的时候,正值中国高端民航发动机技术还不够成熟,那会俄罗斯方面极力推荐他们的PD-35发动机,希望作为C929的“心脏”。 一旦飞机今后在全球市场卖得好,俄罗斯也能靠供应发动机赚上不少,产业链的主导权很明确地握在发动机提供方手里。 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合作模式虽然有现实意义,但也有被人牵制的风险,像这样有技术壁垒的关键环节,国外如果突然断供整个项目都可能陷入被动。 合作初期双方虽然都很积极,可实际推进过程中问题很多,区别在于俄罗斯始终希望维持自己在发动机方面的话语权,而中国则在持续推进自主化,力争把大飞机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大家都在研发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个过程中PD-35其实还没有做到全面实用、国际认证的标准,只是由于中国还在攻关,俄罗斯抓住了这个机会。 几年时间里全球局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俄之间的合作虽然没有彻底终止,但国际环境变化下俄罗斯想主导C929项目越来越难,地缘政治问题让中国更加重视自主可控。 国产发动机研发团队加大了投入速度,长江-2000发动机也迎来了重要节点,这款发动机目标对标世界领先技术,在性能、能耗和环保等方面都有硬性指标。 CJ2000一旦成熟量产,中国的宽体客机就会实现在动力系统上的完全自给自足。 到2023年CR929项目正式更名为C929,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在整个项目中拥有了更大主导权,俄罗斯早已不再站在核心位置。 中国商飞明确表示C929大飞机详细设计进入新阶段,配套的供应链也优先考虑国产能力,这等于宣示了发动机之类的核心关键部件,还是要靠中国自己的技术和企业做主。 俄罗斯一直将PD-35发动机作为生产线上的重要资源,但自身宽体客机还未定型,PD-35的成熟度和产业化配套远不及国际巨头,影响力也随之受到限制,随着中方发动机项目突飞猛进,俄方希望通过发动机分羹C929项目的设想自然失去了基础。 大型客机的发动机以往都需要依托欧美产品,波音与空客本身都有多个发动机供应商配套,分工复杂,后期维护、配件、市场分成等牵涉很多环节。 中国如果通过C929和CJ2000实现从设计、制造到服务的完全国产化闭环,不仅大幅降低外部风险,也稳住了整个产业链的自主性,从售后服务、技术升级到全球市场份额,中国企业都能把控主动权。 中国发动机技术攻坚取得关键进展,让C929项目变得更自主、更安全,未来全球市场拓展和后续服务都能独立把控。 对于中国航空产业来说这不只是一场动力系统的技术突破,更代表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也奠定了进一步打开世界市场、参与高端航空产业竞争的基础。 C929定型、CJ2000量产、配套服务体系成熟后整个大飞机产业生态将迎来全新局面,俄罗斯想通过发动机搭中国宽体机的“便车”未能实现,也标志着中国高端民航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长江-2000发动机获得突破后,俄罗斯终于死了和我们合作研发C929大飞机的
治愈系萌主
2025-08-09 11:39:31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