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8月,大财神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霭龄的手一脸遗憾:“我们孔

元芳侃历史 2025-08-08 14:51:43

1967年8月,大财神孔祥熙病重,临终前,他握着妻子宋霭龄的手一脸遗憾:“我们孔家富可敌国,可却没有后,当真是可悲啊,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宋霭龄听罢泪流满面,不发一言。

孔祥熙这辈子最憋屈的事,临死前才想明白。

1967年8月躺在病床上,这老头攥着老婆宋霭龄的手直叹气,说孔家钱多得能把银行淹了,可家里连个正经接香火的都没有。

这话搁谁听都心酸,可仔细想想,还不是他自己作的孽?

要说这孔祥熙,早年可是山西响当当的人物。

他头一任老婆走得早,两口子感情倒是挺深,可惜命薄没享着福。

等到了1914年在日本遇上宋霭龄,这日子才算重新热乎起来。

宋霭龄她爹宋嘉树当年也是个能人,虽说发家路上有点见不得光,但三个闺女确实是在金窝里养大的。

老丈人看女婿眼光毒,相中孔祥熙就是图他靠谱,虽说是个二婚头,年纪也比闺女大几岁,可架不住会疼人啊。

婚后宋霭龄肚子争气,连着给孔家添了四个孩子,大闺女孔令仪,长子孔令侃,二闺女孔令伟,老幺孔令杰。

搁平常人家,这得算是儿女双全的美事。

可孔祥熙心里那杆老秤偏得厉害,总觉得闺女早晚是泼出去的水,真正能顶门立户的还得是儿子。

大闺女孔令仪打小就是掌上明珠,可这婚姻大事愣是没顺当过。

头婚找了个穷小子,家里死活不同意,后来嫁了个二婚的空军军官,日子过得也不舒坦。

最要命的是到老也没个一儿半女,守着金山银山干瞪眼。

二闺女孔令伟更是个混世魔王,整天穿男装梳油头,开着美国吉普在南京城横冲直撞。

老百姓背后都叫她"活阎王",说这姑奶奶开车从来不看路,撞死人都当碾蚂蚁。

更邪乎的是,外头传她压根不喜欢男人,专爱往女人堆里扎。就这么着,到死也没成个家。

要说孔家两个儿子,那更是青出于蓝。大少爷孔令侃在圣约翰大学念书那会儿就出名了,成天不是泡舞厅就是逛赌场。

后来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迷上他妈打麻将的牌友白兰花。

这白兰花当时都四十多了,还是别人家的太太。

孔祥熙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赶紧把儿子打发到美国避风头。

哪知道这混小子在船上就跟人私定终身,听说还是在甲板上摆的酒席,把老孔家的脸都丢到大西洋去了。

小儿子孔令杰倒是正经娶了媳妇,可偏偏娶的是个洋婆子。

生的大胖小子混着外国血统,老孔家那讲究老礼的人哪受得了这个?

孔祥熙到死都没认这个孙子,非说这不是孔家的种。

要说这些糟心事,根儿还得从孔祥熙自己身上找。

1942年国民政府发行同盟胜利公债,他仗着财政部长的位子,左手低价吃进,右手高价倒腾到黑市。

光这一笔买卖就进账27亿法币,够买下小半个上海滩。

前线战士啃树皮咽草根,他倒好,成天在重庆公馆里吃鲍参翅肚。

后来日本人打进来,他倒腾军用物资更来劲了。

汽油、药品、粮食,只要是能卖钱的,就没有他不敢伸手的。

听说有回滇缅公路运来的美国援助,半道就被他截胡转手卖了,气得美国人差点掀桌子。

这些事老百姓门儿清,背地里都骂他是"民国第一蛀虫"。

孔祥熙临了才琢磨明白,钱再多也买不来子孙满堂。

四个孩子三个绝后,剩下那个混血孙子他又不认,这不就是老天爷给的报应么?

要说这人啊,年轻时候作孽太多,到老想找补都来不及。

金山银山堆成山,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外人?

说到底,孔祥熙这辈子最失败的不是没儿子,是没给儿女留个好榜样。

大儿子学他投机倒把,二闺女学他无法无天,三闺女学他目中无人,小儿子干脆跑外国眼不见为净。

老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当年捞黑心钱的时候,哪想到会有今天这个下场?

现如今说起孔家,除了那些发霉的钞票,就剩下茶余饭后的谈资。

要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人活一世总得留点正经念想。

孔祥熙到死都没整明白,真正的传家宝不是金山银山,是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可惜这道理他明白得太晚,空守着万贯家财咽了气,连个摔盆打幡的亲孙子都没有,你说憋屈不憋屈?

0 阅读:109
元芳侃历史

元芳侃历史

专注于给大家推这种好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