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绣圣”沈寿婚后11年终于怀孕了,但丈夫余觉为讨好慈禧,逼沈寿完成11幅绣品,导致流产且终生不孕。然而余觉也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最终让沈寿远离自己,来到了大她20多岁的张謇身边。 苏州城里头的天才绣娘沈雪君,她的绣艺是最好的。 1904年,她肚子里已经有仨月的娃了。 她男人余觉,苏州城里的“余举人”。 那会儿,自己媳妇怀孕了,他可没空心疼她。 因为,正赶慈禧老佛爷七十大寿哩,余举人一门心思讨好。 他逼着媳妇赶工,献上十一幅大寿礼,铁定能攀上高枝儿。 然而,娃流掉了。 真是悔啊,多好的姑娘碰上了这样的男人! 要说这俩人咋认识的,当初也是一段佳话呢! 沈雪君刚及笄之后,没多久就遇上了这余举人。 那一天,俩人都是出门游玩,刚好在这姑苏城外的河堤边儿,沈雪君捡风筝遇上了画画的书生余觉。 俩人一见倾心,开始了“郎才女貌”的婚姻。 刚结完婚,得多挣点钱给以后的日子着想啊! 小两口决定合伙出摊卖东西。 《猫戏图》在西湖会上卖了二十两银子,眼看小日子能红火。 可余举人心里头想的是官帽,他不甘心做个普通人。 俩人的这段爱情,最终在慈禧的寿礼这会儿成了最终的结束。 为了巴结慈溪,余举人把沈雪君和几个绣娘,困在绣楼里四十九天。 白天绣“八仙贺寿”,夜里熬“无量寿佛”。 这几个人是一天都没有休息好,甚至连眼皮子都没敢阖严实过。 等到绣完最后一幅《万年青》,沈雪君人“噗通”一声栽倒在绣架上,开始了大出血。 郎中赶来,娃没了。 更扎心窝的是,郎中嘴中的“往后,甭想生了”。 这事儿后来写进了苏州府志,白纸黑字。 一开始,孩子没了,余举人还假模假式地从灵隐寺请回尊开光的送子观音。 泥菩萨哪管得了凡尘的烟火? 俩人因为上次的矛盾,已经三年多没有同房,眼看没有孩子,这余觉耐不住,转头就纳了两个扬州美女小妾。 这时候沈雪君的心,彻底凉透了。 宣统元年,朝廷召她去当绣工科总教习,沈雪君前脚进了紫禁城,后脚余觉就跟新欢搬进了新宅院。 或许,这俩人的感情早就散了。 转机在辛亥年后的民国元年。 南通的大实业家张謇,状元出身,要办女子传习所。 为了照顾更多的人,学习一门手艺,他亲自上门,三请“绣圣”。南 如今,通市档案馆里还存着他当年的亲笔信。 “雪君先生技艺超群,当为女子自立之楷模。” 这话可算戳中了沈雪君的心尖窝子。 自打流产,她最听不得“相夫教子”四个字,就像往她旧伤疤上撒盐。 要说张謇这人,真把沈雪君当回事儿。 1914年传习所开学,六十岁的状元老爷,一点儿架子没有,给四十二岁的绣娘打下手。 沈雪君耐心的教“平金打籽”针法,张謇就帮她绷紧绣架。 沈雪君琢磨新的“虚实针”,张謇连夜帮她整理誊写《绣谱》笔记。 南通城的老辈人都记得清楚,张家园的亭子里常见这一老一少的身影。 这份相知相惜的情分,让沈雪君感到了一番别样的滋味。 让沈雪君最把张謇当靠山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她的《耶稣像》在旧金山大放异彩,洋人举着三千美金的票子要买走。 张謇连夜发来电报,语气儿斩钉截铁。 “此乃中华国粹,断不可售!” 这幅绣品,后来颠沛流离差点毁了,还是张謇的大儿子张孝若冒险从战火里抢运出来,现今稳稳当当躺在南通博物苑里。 这份坚持,是对沈寿艺术的最高敬意,是对民族气节的死守。 一知道这消息,余觉那边可炸了锅。 听说能换三千美金的宝贝不卖,这个钻钱眼儿的急眼了。 他赶紧找到沈雪君,揪着吵骂了三天三宿! 当时沈雪君正犯肺痨,咳着血。 一生气,她直接把当年的定情信物给全砸了。 这一摔,夫妻情分彻底断了,她也闭门不出。 张謇待沈寿的心思,南通城里没少传闲话。 但翻遍张謇的诗文,最露骨也不过一句:“愿作春蚕吐丝尽,留得锦绣在人间。” 反倒是沈雪君,临死前用青丝混着丝线,给张謇绣了一幅《谦亭老松图》。 每一缕青丝,每一针灰线,都是无言的心语。 1921年六月初八,沈雪君咽了气。 七十岁的张謇,不顾高龄,亲自扶着她那棺材板儿上了狼山。 有时候一个懂你的知心人儿,那是真难得! 主要信源:(南通市档案馆藏《张謇书信集》;清光绪版《苏州府志》工艺卷;南通博物苑《沈寿艺术生平展》陈列资料;南京图书馆藏《余觉日记》手稿影印本)
1901年,慈禧凶狠下旨:“勒令庄亲王自尽!”钦差葛宝华,找了一间空房,悬挂白绸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