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指挥官之一、法国海军上将皮埃尔·万迪耶表示,对于那些同意向乌克兰移交本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欧洲国家,美国可能会将对其的“爱国者”系统补给延长数年。万迪耶估计,补给将耗时7年。但有“消息灵通的匿名人士”则更为乐观,其表示补给大约需要2年时间。 供应链危机的深层矛盾 “爱国者”系统交付延迟的核心在于军工产能与战场消耗的严重脱节。雷神公司单条生产线月产仅350枚拦截弹,而乌克兰前线每月消耗超千枚导弹,缺口高达65%。同时,系统关键芯片依赖台积电7纳米制程,稀土需经越南加工,产业链脆弱性导致生产周期从6个月延至18个月。 北约内部分歧与战略失衡 德国现役12套“爱国者”中已有3套援乌,自保缺口达5套。希腊、西班牙等国拒绝移交装备,暴露联盟“集体防御”原则在实操中的瓦解。特朗普政府更借机推行“置换规则”——欧洲须先捐旧装备才能获得交付优先权,实为变相勒索军购资金。 地缘博弈下的时间陷阱 万迪耶的“7年预估”基于军工复合体扩张瓶颈:美国8条新生产线2026年才投产,且需优先满足以色列订单。而“2年乐观论”源自政治施压考量——德国为换取美国插队交付瑞士订单,被迫承诺6个月内再援乌2套现役系统,但此举将使其防空网陷入真空。 乌克兰战场的残酷等式 俄军日均50架次无人机+导弹混合打击,迫使乌军拆解防空单元分散部署,保护效能衰减40%。若西方补给延迟超9个月,乌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覆盖率恐跌破15%,届时电力网与军工产能将系统性崩溃。 观点:军援拖延揭示西方战略惰性 当“7年”与“2年”的争论掩盖了产能重建的紧迫性,实暴露北约对消耗战的认知脱节。美国以“置换规则”将防务成本转嫁盟友,欧洲以官僚程序延缓决策,而乌克兰正用国土支付时间差价。历史将证明,拖延症比导弹短缺更具毁灭性——俄军高超音速武器的量产速度已超越“爱国者”的调试周期。
《卫报》信息,一天前,俄罗斯梁赞州和新库比雪夫斯克的天空被三道火光撕裂。乌克兰国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