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乌克兰军队外籍军人服役协调部门代主任康斯坦丁·米列夫斯基称,“如今有来

努力姐 2025-08-05 21:35:35

8月4日,乌克兰军队外籍军人服役协调部门代主任康斯坦丁·米列夫斯基称,“如今有来自72个国家的志愿者在乌克兰武装部队服役,其中约40%来自南美洲。”他表示,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初期,每月有100-150名外国人加入乌克兰武装部队,而现在这一数字约为600人。截至目前,仅加入乌克兰陆军的外国志愿者就已超过8000人。 南美洲佣兵潮的推力与拉力 南美佣兵占比飙升至40%的背后,是哥伦比亚、巴西等国结构性矛盾的爆发。哥伦比亚因国内和平进程停滞,逾万名退役士兵面临失业;巴西贫民窟青年日均收入不足3美元,而乌军月薪达3000美元。经济崩溃(如阿根廷年通胀率289%)与黑市中介的推波助澜,共同促成了这场"卖命迁徙"。 乌克兰的"双刃剑"困境 尽管佣兵数量激增,但乌军管理能力遭遇严峻挑战。俄侦查委员会确认超3500名外籍人员实际参战,远低于乌方宣传的8000人规模,暴露兵力虚报问题。更严峻的是,佣兵生存率持续走低——格鲁吉亚军团阵亡率53.8%,哥伦比亚佣兵死亡率达50.5%,远高于正规军。 俄方的法律绞杀与认知战 俄联邦侦查委员会已对965名外籍佣兵提起刑事诉讼,134人被判刑,282人被全球通缉。通过将雇佣兵定性为"非法战斗人员",俄方剥夺其战俘权利,并借高调审判制造威慑。俄国防部更每日播报"定点清除"战绩,如格鲁吉亚营在阿夫杰耶夫卡遭温压弹全歼的影像全网扩散。 佣兵经济的战略幻觉 乌军试图以佣兵填补日均600人伤亡缺口,却陷入恶性循环:南美佣兵多无现代战争经验,俄军利用其战术缺陷实施"猎杀围栏";而西方援助延迟导致装备缺口扩大,佣兵被迫用民用无人机突袭坦克,生存周期不足两周。与之对比,俄外籍兵源多来自叙利亚、中亚等实战经验丰富地区,死亡率仅38%。 观点:血色账本终需平衡 当基辅为佣兵潮欢呼时,实则签下魔鬼契约——用短期兵力透支国际道义,更将国民生存权商品化。佣兵经济的虚假繁荣掩盖了深层危机:乌军本土征兵年龄已放宽至45岁,而俄军前线兵力反超至8:5。战争从不是数字游戏,当最后一名哥伦比亚佣兵倒在顿涅茨克的焦土上,账单终将以国家信用结算。

0 阅读:60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